历史学习,有一个其他学科都不具备的特点,“似易而实难”。下面大家就和沪江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学好历史知识,答好历史题目吧。

  1.难在记忆

  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

  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年代

  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对比法

  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

  ③因果推导法

  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

  ④浓缩转化法

  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难在答题

  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

  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 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

  1927:领导南昌起义;

  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正确主张;

  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叙述要简单、准确)

  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年的时代特征?(4分)

  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难在复习

  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

  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实用举例:

  ①2007年高考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

  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

  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

  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

  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

 

  4.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

  ①原因类问题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

  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

  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上述就是沪江小编与大家分享的关于初中历史知识学习和题目解答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内容充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