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高考作文的写作模式及范文示例
时评类的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类作文一般会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近材料,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很多同学不会写这类作文,要么就是观点不明确,论据杂乱,语言苍白无力,为了帮助同学们度过这个坎儿,沪江小编在这里为同学们整理了时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模式,并附上了范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时评的文体特点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
“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报道,也可以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就是“时评”。它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二.针对性,时效性
时评属于议论文,大都就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表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说明一个道理。
基本要求:有的放矢,及时评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见解独特,启人心智。
三.时评的结构
时评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叙事要简明扼要,说理观点要鲜明。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说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正面,也有反面;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见解,但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
四.写作要注意的方面:
1、观点集中。时评属于小文章,应选准切入点,深入剖析。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要清晰。
2、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3、选好主题后多搜索材料。
4、要注意文采。
五.应考模式五字诀
基本模式:引——提——议——联——结
1.引用原材料。
2.提炼论点。
3.议论分析中心论点。
4.联系、引申、类比一般事实。
5.照应开头,强调论点。(3)材料作文谋篇布局“五步法”
第一步:引
“引”是引述原材料,就是“叙读”。对于短小的材料(如一首小诗)可以全篇引述,对长的材料应该作恰如其分的概括并作有针对性的引述。
特别注意:材料的转述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第二步:提
“提”就是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感想”,即中心论点。具体来说,在引述材料后,紧接着用一个句子点明中心论点。这一步十分重要,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第三步:议
“议”就是对所选论点展开分析议论,对所选论据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当然也可以发掘出材料中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步:联
“联”就是“引申”“类比”,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特别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文章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具有针对性,关键就在这一步。
原材料再丰富,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点,一个小小的点,是“沧海一粟”,如果再联系社会现实,这就像摄影机镜头画面定格后又逐渐地放大、放远、展开更广阔的背景一样,使得文章的内涵更丰富、更广阔。能使读者由衷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是从“小”到“大”的深化。
第五步:结
“结”就是收束全文。它是在“议”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得出的结论。可以借用名言,再作概括;或诗意点化,升华论点;或画龙点睛,意味深长;或总结全文,发出号召……一句话,就是使结尾回扣材料,照应开头,深化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说明:“引”“提”是文章的引论部分
“议”“联”是文章的本论部分
“结”是文章的结论部分
【写作实例】
治理旅游恶习有那么难吗?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常会在媒体上见到各种游客不文明的报道。比如在长城城砖、故宫铜缸上无所顾忌地刻字,在游人如织的道路上随心所欲地扔垃圾,在百年古树或著名雕塑旁自鸣得意地骑上去拍照,在本该安静的地方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自作聪明地随意加塞,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旁若无人地干一些其它不文明的事情。
以上诸如此类的不文明行为,如果是一时一地的个例,倒也无需大惊小怪。可怕的是,他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近年来,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治理措施,可上述社会恶习依旧顽强地存在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说,人们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哪能想改就一下子改了?
也有人说,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治理起来哪那么容易?
还有人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
这些说辞,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就算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从国家的层面,还是从个人的角度,如果想改,是完全可以很快改过来的。仅从新中国建立算起,已经60多年了。难道还要我们再等60多年,才能将这些不良习惯彻底根除?!“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我们已经没有耐心再等下去。我们期盼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使中国人转变成为懂秩序、讲文明、有礼貌、爱洁净的高素质的人群,让祖国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中国的确大,人口的确多,但它不是上述恶习难以治理的充分必要理由。我们不是有各级人大,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吗?我们不是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国家机器,可以行使其职能吗?我们不是有电视、之声、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可以统一进行指挥吗?有这些工具可使,条件可用,加之民心所向,上述恶习怎么就治理不了?!再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有些人口多的大国,不是也治理的不错吗?而有些人口少的小国,不是一样存在上述恶习吗?所以,地方大、人口多,从而难以治理,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不是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由。
至于说“一些大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什么”,更不值一驳。的确,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有许多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用一句哲学术语,就是“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中国还在发展,还要向前走,就会有矛盾、有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不能幻想,等大的问题都统统解决了,再去解决小的问题。而且,上述所说的社会恶习,也并非“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这些小事,会牵扯到国家的形象,会涉及世界的舆论,会影响社会的风气,会左右人们的情绪,会干扰日常的生活。正如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样,社会治理也要“大事小事一起管”。
“管”的关键,就是要有法可依。要针对上述恶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严格的、刚性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法律法规;明确执法单位,从严执法。各级、各类媒体紧密配合,加大力度,对丑恶的人、丑恶的事进行无情揭露和批判。只要下决心,旅游恶习就不信治不了。
以上就是沪江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时评类高考作文写作模式及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预祝大家高考成功!如需其他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沪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