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记叙文,是指所写内容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它的特征是事件本身情节比较曲折,头绪比较繁多,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变换比较频繁等,这种文章在高考中更容易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不过,它在文章的整体构思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对同学们的构思能力是一种考验,那么在这种文章中该如何实施构思呢?跟着沪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 情节突转法。

  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或突出人物的性格面貌,或凸显主旨,把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一文中,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文章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要拿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现实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情节突转”的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铺陈渲染”之“水”,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无疑则是开闸放“水”。

  2. 设置悬念法。

  悬念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卖关子”、“扎包袱”,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或者中间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引起读者某种强烈期待或热切关注,使读者欲罢不能,沉浸到作者创造的情节中。如果作者能在记叙类作文中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就可以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悬”。如《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引起读者的好奇,这是“起悬”。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拨得按捺不住时,文章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受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有来?这里的前几部分都是“垫悬”,作者通过不断垫悬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最后“释悬”。由于作者设置的悬念扣人心弦,从而使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3.画面组合法。

  画面组合法是复杂记叙文常采用的一种构思方式。它从社会环境中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不同画面,然后对一幅幅不同的画面按照方位顺序进行具体的描绘,最后将不同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组合成一篇文章。组合形式主要有纵向和横向。在实际写作中,还可能有其他不同的组合形式,诸如纵横式、阶梯式、对比式、跳跃式等。如《故乡的石狮子》,作者首先忆及童年时代祖祠门前的石狮子,接着笔锋骤转,联想到欧洲、泰国、缅甸的石狮子,超越了“离国三十载,别乡四十年”的时空跨度,将历史与现实联结起来,使读者领悟到作者追寻的不只是对石狮子的怀念,而是一种传统文化情绪的张力,是从故园故物中得到的民族文化美的陶冶与欣慰。这里,作者就将时间上的(童年、中年、老年)、空间上的中国、欧洲、泰国、缅甸的石狮子的画面进行组合,从而在这种时空交错的联想中自然而然地、逐层深入地发掘出作品的文化意蕴。再如2008年高考福建卷一考生的《女孩的成长滋味多》,构思时就按女孩 “童年——少女——大姑娘”三个成长阶段为线,对应、紧扣试题材料中的三种“滋味”,依次组合了“小小的童年是小小的梦,像小小的手中握的果汁,甜甜的”、“花季的少女有了小小的烦恼,摇摇杯中香醇的咖啡,是又苦又甜的滋味”、“十八九岁姑娘的生活像纯净水,冰凉舒适,平淡却也适合心境”等画面,使得文思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动地表现“童年——少女——大姑娘”心态、爱好的发展变化,一位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4. 点面综合法。

  作文中,要写的内容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就应运用点面综合法。“点”是特写镜头,给人以具体深入的印象;“面”是俯视图,全面概述,给人以广阔开放的视野。如《包身工》就运用了此法,那群受尽苦难的小姑娘就是“面”的描写;枯枝般的“芦柴棒”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病中的她被带工头狠命踢打,在刺骨的寒风中被冷水浇头等就是“点”的刻画。通过这些刻画,愤怒的火焰才会在读者心中熊熊燃烧,这正是“点”的力量。再如2008年高考上海考生佳作《他们》一文中的构思:文章先以“陈家坝村的书记”、“救援的解放军和志愿者”为“点”作细致刻画,然后推及“面”,写出众多奋战在第一线的他们,“我还能救一个,我不想放弃”的作战意念、那破损的沾满鲜血的双手、那无数个在废墟中搜救生命的身影……最后议论,开化出中心——他们是以平民的身份表达对生命最崇高的敬重,他们以平凡人的行动捍卫生命,捍卫人的价值。这是中华文明在凡人身上最崇高的体现,中华民族因为他们而获得最崇高的尊严。这里歌颂了抗震救灾中的英雄群体,点面结合,概括出“他们”的形象,提炼出“他们”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就是得益于“点面综合法”。

  5. 冰糖葫芦法。

  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小竹棒),那么众多的材料(葫芦)就能很快串连成章。它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时间、空间交错转换作为线索,或以问题为线索,或以因果为线索,或以情感认识为线索,按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认识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叙事写人。如2007年高考重庆考生的《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一文,作者就从初中毕业时的生活场景,写到当下的片刻感受,内容相当复杂;但作者以题记(“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的方式开篇,进而从酸、甜、苦、辣、咸五个部分组织行文,末尾一句“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回应前文。线索清晰,严丝合缝,精致天成。文章以“滋味”为线索,依次串连起“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五种滋味的比喻暗含着丰富而真切的感受,能使作为过来人的评阅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结尾的“我们继续上路”又表明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姿态,让人感到欣慰,的确是不同凡响。

  以上就是沪江小编对记叙文构思技法整理的相关内容了。当然,复杂记叙文除此之外,还有“抑扬结合”、“正反对比”、“巧合误会”等其他构思方法。但无论是哪一种,只要你细心揣摩其方法特征,就一定能写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