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思维不够缜密。学生头脑中虽然有好的素材和观点,但是不暇思索,文章内容就如竹筒里倒豆子一样,一股脑儿冒出来,如此平铺直叙,热情是有了,但叙述的过程是“平”的,没有“曲”,让人找不到一点波澜起伏的东西,即使文章写出来了,也是浪费素材,好的观点大打折扣。那么,如何让文章曲折多姿,让读者想读、爱读呢?下面听听沪江小编的分析吧。

  一、内容上的“曲”

  文章在构思选材时,作者就要考虑一定要让内容力避平庸。所谓平庸,即没有新意的跟风之作,别人讲过了的,自己也拿过来也讲,拾人牙慧。

  例如,对于“母爱”的话题,不要总是说下雨天放学时,母亲给我送伞来了;对于“学雷锋”,也不要说扶老奶奶过马路。即使你确实有这样的经历,但因为没有创新,也不可能成为好文章。作文讲究的创新,其实就是一种“曲”,与众不同,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例如,沈复写的《童趣》,或许我们也写过同类题材的文章,但人家就是不落窠臼——人人厌恶的蚊子,他却能够“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有着与众不同的“物外之趣”。

  二、形式上的“曲”

  1. 写作顺序

  在组织文字时,一定要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写作顺序方面注意是否可以让文章曲折。在叙述事件时,通常采用顺叙的方法,但也可以想想,如果用倒叙、插叙、或者是补叙有没有更好。如果能有曲折感,则尽量选择。例如,张之路《羚羊木雕》的写法,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让文章出现了两条线索,互为补充,共同推动情节发展。

  2. 人与物的褒贬

  人与物的褒贬方面,即较为常见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手法的运用。例如,小思写的哲理小文《蝉》,开头觉得蝉老是“聒聒”,令人厌烦,但最后却是尊重蝉甚至是赞美蝉这短暂的生命。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文章虽小,但还是有曲折感,不仅有看头,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又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运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并且熟练地使用了反语等手法,让人读后既感觉到文章既有曲折、有情趣,又能够读到对侵略者痛快淋漓的嬉笑怒骂,何其精彩!

  3. 制造悬念

  这是小说里常常运用的引人入胜的窍门之一。学生在写有些情节的作文时,也最好运用到这种能让文章“曲”的方法,不可一开头就把结果给讲清楚了,文章能吊读者胃口,则更好了。例如,孙犁的《芦花荡》中的“老头子”护送不力,大菱受伤,他信心满满地说要复仇,不仅大菱二菱不太相信,读者也很不以为然,作者有意地制造出了悬念。结果他孤身一人,痛打十多个鬼子,令人出人意料,佩服老头子之余,我们是不是也要佩服作者写作能力的鬼斧神工?

  而其他的写法方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烘托等,运用得好也同样能够让文章曲折有致、摇曳多姿,这就需要学生好好结合文章内容、精心构思,让文章能够“曲”,这才是好方法!总之,文无定法,好文须“曲”,因为文章贵曲不喜平!

  以上的内容就是沪江小店编对高考作文构思技巧总结的相关内容了,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些要领,把学到的内容消化掉,会对以后考试提分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