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英语科目考试中的几大题型中,作文这一项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以及思维模式要求比较高的,考生不仅要拥有大量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还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针对所给定的信息进行发散思维,不断完善自己的构思,最终写作出一篇符合要求、可读性强的短文。在日常的高考备战过程中,一些考生甚至教师对英语作文写作练习存在一些误区,教师在辅导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危害,影响了考生能力的提升和发挥。我们结合实际的研究来对这些误区进行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1.听天由命,全凭靠天收

部分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距离高考还有十几天,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上已经定型,再也无法改变什么了,至于考的好不好,全凭老天爷的安排了。但是,我们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考前一搏,临门一脚,很多时候还是能够扭转乾坤,改变命运的,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言放弃。有一些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会选择抓紧考前十几天的宝贵时间,鼓励学生背几十篇高考常见话题和热点话题的优秀段落,让他们带足粮食弹药上考场。

2.只顾高大上,忽视内涵提升

不少高三教师把作文教学与练字划等号,说高考阅卷教师“秒杀”考生作文,只看卷面“颜值”,无暇顾及遣词造句,这不免有点夸大其词。高考毕竟是一次国家考试,关乎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关系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前途,教育主管部门肯定不会如此“草菅人命”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更加没有必要去练英文字,这是因为字迹越清楚,卷面越整洁,就越容易暴露你的缺点和错误。难道不是吗?

3.忽视知识的存量

多数高三教师采取”学生写作——批改讲评——给学生范文背诵”的教学步骤。这违背了“先输入,后输出”的基本语言教学顺序。我们何不在布置学生写作之前,先向学生输入某个话题的好词好句好段,然后再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尝试着使用呢?这样一来,不仅可减少学生的写作错误,减轻老师的批改工作量,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想要马儿跑,就得把马儿先喂饱。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不难理解的。

4.缺乏符合学生实际的计划

目前,多数学校的作文教学存在“无教材、无方法、无规划”的三无现象。多数时候,作文教学都是基于某个老师的一时兴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难以取得有效的成绩。

针对上述英语写作训练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要认真总结原因,然后及时改变自己的策略,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端正态度,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保障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