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内容广泛、结构复杂,需要学生根据应用题叙述的意义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已知条件,经过多次分析概括,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应用题逻辑性强、综合性高以及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实际,教给学生方法,提高他们的解答能力。那么,下面就是沪江小编总结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供大家参考。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呈现于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和应付考试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在教学应用题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就题论题、多例一法、对号入座、僵化地套题型套解法等。这既有碍学生的思维训练,又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课程理念也不十分符合。所以,在解决教学应用题中要努力拓宽心路,强化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一、要全面认识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有时还要假想,试验)、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曰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涵着许多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从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故事、事例、新闻等学生生活经历的现象人手,贴近生活学数学,使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亲切感,易于接受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周围问题。把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根据日常购物、学校的水电耗费、操场、花圃、教室等相关信息编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进行讲解或练习。像这些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激发了学生乐于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三、突破思维定势,注重能力创新

  思维的创新属于思维的高级形式,这种思维在当前小学应用题教学改革中也应力图有所体现。语言是思维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和结果,从想到说这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飞跃。所以,在教学数学应用题时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在直观认识了各个已知条件后,再叙述数量关系式。通过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让学生先由直观到表象,最后再抽象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通过由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分析题意,抽象、概括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数量关系的能力。如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时,为体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题意,运用实物,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按照不同的条件得到不同的摆法,得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明确每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接着就可用线段图分析,让学生通过线段图的比较,认识到条件、结论不一样,解答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并从比较中,知道不同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些感知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概括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四、加强分层练习,渐次发展提高

  小学生刚接受新知识时,练习应是最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但如果只停留于此,学生就只会机械套用公式,遇到稍复杂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在设计练习时,可适当增加梯度,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当学了“工程问题”后,先出现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熟练以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题目:(1)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两人合做,完成这项工程的一半需要几天?(2)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如果甲先做5天后,乙也来参加,还要几天完成?(3)一项1二程,甲乙合做12天完成.如果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几天完成?(4)一项工程.甲乙合做12天完成,甲独做20天完成,现先由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学生经过练习.不但巩固了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解题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上述就是沪江小编分析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内容。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解题课中,教师精心设置好尝试习题,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思维训练,持之以恒地开展教学,就一定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