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的“粗心”现象及解决方法
小学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基础,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是为之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粗心”现象是每一个学生的一个不良习惯,是一个必须改正的问题。那如何让学生克服“粗心”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文就是沪江小编针对小学数学学习中的“粗心”现象及解决方案的方法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粗心”问题的形成原因
学生“粗心”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学生心理因素,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素等。
1.学生心理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导致学生粗心是由于很多总原因造成的。我结合众多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有感知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定式、情感不稳定几种原因。
感知错误:在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和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问题时,由于小学生感知的笼统、粗略、在审题时急于求成导致感知模糊,把题中的一些关键字的含义搞错。如,把“增加到”错误理解为“增加了”;举例如“要粉刷一面长为5米宽为4米的墙要用10袋涂料,若把这面墙的长增加到10米,需要多少涂料?”把“把增加到10米”错误的理解为“增加10米”等。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力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分配不够成熟,而导致错看条件和少看条件,造成解题错误。如“一辆汽车先向左行驶10公里,在向前行驶10公里,在向右行驶10公里,问它现在离出发地有多远?”学生容易把这简单的理解为一个加法题,而忽略了向左向右。
思维定式的影响:小学生容易受到之前事件的影响,这造成小学生在解题时容易被前面的条件所影响而忽略问题中的变化,从而导致解题的错误。如,在解决长度问题是,题中数据的单位是“厘米”,而问题的单位是“米”,小学生容易认为问题和条件的单位一样,导致单位写错。
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是总是认为很简单,一旦遇到复杂点的问题容易急躁。这使学生在解数量关系繁复的问题时会产生排斥心理,缺乏耐心,导致审题错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如,在解较多条件的问题时,学生会由于少看条件而造成解题错误。
2.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素。
基础知识不扎实:小学生年龄偏小造成大部人的贪玩,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够认真,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推导过程、基本的计算技能等掌握的不够扎实。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造成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计算错误等问题。
基本技能不够完善:小学生由于年龄问题,在考虑问题是虽然能够不受约束,但是也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没有很好的解题技巧,不能够融会贯通的运用到解题中,使得解题错误。
二、“粗心”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粗心”造成了很多错误,但是形成这些错误是由于众多的原因造成的。找到了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提出一系列改进的方法,来减少学生“粗心”,来改变这种情况。如,提高学生的心里因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它包括提高学生注意力训练,提高学生感知度训练,改变学生思维定式,稳定学生情感等。
在学生完成作业时,要求学生静下心来,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三心二意,坚决不要一边写作业一边说话,或者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文具。其次不要分散学生注意力,当学生写作业是,避免受到同学的打扰,也不要在此时检查学生作业。再次要求学生在写完作业之后认真检查,同时做好验算;如检验法,把算出来的结果在带入题中检验;逐查法,从新阅读题目检查演算步骤是否正确。同时老师也要研究练习形式,提高讲课效率,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效率,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平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要抓住不放手,深入研究,充分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对比错例把相关知识认真温习一遍,对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强调,在所有同学面前讲解,使个别同学的训练变为全班同学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只有对基本技能的提高,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在做题及复习过程中不能省略了计算的步骤,熟能生巧,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只有熟练的掌握了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粗心”的影响。
所以说“粗心”是很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有计划、有目的夫人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才知针对学生“粗心”这个重症的良药。
上述就是沪江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如何应对小学数学学习中的粗心现象及解决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深入掌握这些技巧,提升自己数学学习的效果,取得理想的数学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