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意思及反义词

沪江在线词典网为您精选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意思及读音、国际消除贫困日是什么意思、反义词、近义词等信息,由莎兰蒂娜于2016年3月23日添加。

读音:
注音: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国际消除贫困日 - 简介

  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称国际灭贫日或国际消贫日是联合国组织在1992年12月22日会议上通过47/196决议,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灭贫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因制裁、各种歧视与财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提高全球的灭贫意识,提醒所有人持续为2015年“1.靠每日不到1美元维生的人口比例减半2.挨饿的人口比例减半”这个目标而努力。每年联合国为此纪念日订立主题。

  国际消除贫困日 - 历史

  

  国际消除贫困日的活动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年10月17日,10万多人聚集在《世界人权宣言》的签署地巴黎特罗卡德罗广场。他们宣称贫困是对人权的侵犯,并承诺将携手保护贫困人群的人权。此后,每年的10月17日,人们都举行相关活动,表达他们对贫困人群的关注和声援。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贫困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采取具体扶贫行动。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动全球消除贫困工作,1995年3月,联合国将1996年定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2008年12月,联大再次确定2008年至2017年为第二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国际消除贫困日 - 国际现状

  

  国际消除贫困日-----非洲儿童

  贫困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要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多年来,全球消除贫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减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受危机影响,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难以按计划实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9年6月发表的报告显示,世界饥饿人口已从2008年的9.15亿上升到2009年的10.2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致辞中说,根据最新的评估,2009年年初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至少5000万个工作机会因金融危机消失,有1亿人将重新回到贫困线以下。他说:“在面临多重危机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关注最贫困和最弱势的群体。在任何衰退中,首先受到打击并且受伤害最深的便是穷人。”

  2009年10月14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公布的《2009年全球饥饿指数》报告说,全球29个国家面临严重或极端严重的饥荒。根据这份报告,刚果(金)是全世界饥荒最严重的国家,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布隆迪、厄立特里亚、塞拉利昂、乍得和埃塞俄比亚。在10个饥饿指数与1990年相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中,有9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非洲同时也是营养不良者比例和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在南亚,尽管过去20年来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饥荒问题依然严重。孟加拉国和印度儿童体重过轻的比例超过40%。

  2009年10月15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报告说,由于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共同影响,全世界的饥饿人口数量已突破10亿,创下历史新高。

  2008年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联合国将2008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定为“贫困人群的人权和尊严”。鉴于2008年是《世界人权宣言》通过60周年,联合国在2008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宣传活动中再次突出人权这一主题。联合国指出,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贫困是对人权的侵犯,推动和保护人权有助于消除贫困。对人权的侵犯既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也是贫困所带来的后果。贫困人群通常处于社会边缘,身处窘境,自身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联合国呼吁人们遵照《世界人权宣言》,尊重和保护贫困人群的人权,努力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2009年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儿童及家庭的抗贫呼声”,旨在呼吁人们关注贫困儿童和他们的家庭,重视保障贫困儿童的权益。鉴于2009年是《儿童权利公约》通过20周年,2009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意在突出《儿童权利公约》在维护儿童权益方面的作用,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倾听儿童的呼声。各方应同贫困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帮助他们战胜贫穷。潘基文说,为儿童投资、保护儿童权益是消灭贫困最为可靠的途径之一。

  国际消除贫困日 - 主题

  2008年:贫困人群的人权和尊严

  2009年:儿童及家庭的抗贫呼声

  2010年:“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意在呼吁各国关注就业,努力创造更多、更体面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

  国际消除贫困日 - 中国全球反困事业重要实践者

  

  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代表马和励先生发表致辞时表示,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起,中国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20年来,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1.25亿下降到2365万,减少了1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14.8%下降到2.5%。

  中国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回顾近2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评价到: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暖人心的伟大事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境巩固,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满足了群众最迫切的基本需求。到2005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自然村为单位,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的比例分别达到79%、95.8%、73.8%和87.6%;重点县70%的农户能够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在干旱缺水的西部重点县,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比例达到38.7%。

  同样,贫困地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提高了贫困地区人口的基本素质。截至2005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达到94.7%,青壮年劳动力中接受过农业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重点县73.2%的行政村有了卫生室,74.6%的村有了合格的医生或卫生员。素质的提高使贫困人口建立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了条件。

  整村推进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前,四川省仪陇县柴井乡黄氏祠村是典型“人畜缺水喝、农民收入少、灾情年年多”的贫困村。2005年7月试点以来,该村实行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从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入手,修建村组公路、沼气池,发展养獭兔、养猪、水果种植等产业。仪陇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变了过去分散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刘坚说:“开发扶贫,就是动员组织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国务院扶贫办实施了贫困农户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将财政扶贫资金的10%用于培训,力争经过五年时间,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劳动力经过培训实现转移和就业。并在全国认定了近800家扶贫培训基地,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网络,培训了318万贫困农户劳动力。

  从“解决温饱”转向“解决和巩固温饱”,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找到了出路。至1985年,全国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

  1986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工作。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到1993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1994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公布实施,明确提出,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0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3000多万人。

  2001年,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解决和巩固温饱并重的新阶段。有关部门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作为扶持重点,重心下沉,进村入户,瞄准到人,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了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英文释义:
相关汉字:
2025国际消除贫困日是什么意思、读音信息由沪江在线词典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