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是什么意思和近义词
聊城大学 - 学校概况
聊城大学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具有“江北水城”美誉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学校始建于1974年,原名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学校名誉校长为东方学人季羡林先生。现任党委书记为博士生导师程玉海教授,校长为博士生导师宋益乔教授。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设有21个学院、3个教学部、45个硕士点、62个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生25408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70人,其中教授201人、副教授268人、博士170人、硕士594人,学校先后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中,7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8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38人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3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聘有季羡林、张新时、薛群基等一批著名学者担任客座、兼职教授。
学校占地3000余亩,校舍面积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213万册,电子书刊178万册。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省级“花园式单位” 、“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21%,有的专业超过60%,年底就业率均在87%以上。学校有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5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44项优秀教学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56项。有45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夏衍电影文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山东,侧重鲁西,面向全国,积极服务于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了“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建设,为将聊城大学建设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聊城大学 - 聊大导游
聊城大学地处风景秀丽的江北水城——聊城市;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位于北纬35°47′--37 °02′和东经115°16′--116 °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黄河、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运河、小运河,有2个湖泊东昌湖和鱼邱湖。京九铁路和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
聊城大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湖南路和花园路。为解决东西校区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方便广大师生,2005年学校建设东西校区连桥。连桥东西长约816米,从西端横穿花园路,跨越二干渠、徒骇河,直达东校办公楼北侧。桥宽13米,其中包括8米宽的行车道和两侧各2.5米宽的人行道。连桥由29个桥墩、台支撑,其中施工难度较大的是徒骇河中的4个桥墩。它还将成为聊城市的一项景点工程。在连桥途经的花园路、二干渠和徒骇河河堤处将设有人行步梯,桥上适宜位置设有观景平台和装饰拱设计。联桥建成后,行人可直接由人行步梯登上连桥,在观景平台欣赏周围美丽景色。点击下图的链接可观看东西校区的简略图。
聊城大学 - 知名教授
季羡林教授
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兼职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
张新时
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等。是我国数量植被生态学和国际信息生态学研究的创始人。
薛群基
聊城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特种润滑材料专家,我国材料化学和摩擦化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工程学会、空间科学学会、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等职。
聊城大学 - 院部风采
学校现有3个教学部——大学外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社会体育部。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成立于2008年6月,其前身为大学英语教学部,为学校二级学院建制,下设基础外语第一教研部、基础外语第二教研部和研究生外语教研部,主要承担全校非外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大学外语和研究生外语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设有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英语)两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大学英语教学部正式成立于1997年4月,为学校二级学院(部)建制。其前身分别是英语系公共外语教研室(1987年前)、教务处直属教研室(1988-1992)、基础部大学英语教研室(1992.9-1997.3),该部主要承担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以及专科生英语的教学工作。2005年该部开始招收大学英语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03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180所试点单位之一,06年5月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31所示范点单位之一。
该部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学人员63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2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37人(含在读13人),占专业教师人数的58.7% ,校聘优秀人才2人,硕士生导师4人,先后有八人次赴英、美、澳、加等国家留学深造,初步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在教师专业及研究方向上,有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语篇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语言习得、英汉修辞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与研究、英语测试学、经贸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该部教师先后在《中国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电话教学》、《中国英语教学》、《四川外国语学院报》、《西安外院学报》等核心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教材及教学辅导书多部。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是在1986年成立的原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90年9月成立的。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个教研室。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5门课程。此外,还招收课程与教学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社会体育部前身是聊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创建于1978年,是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的聊城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体育中专学校。 2004年并入聊城大学,更名为聊城大学社会体育部。现在下设有小学、初中、中专、大专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校。 社会体育部肩负着代表聊城市和聊城大学参加省以上体育比赛、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为社会培养体育骨干及体育师资的任务。我部坚持“以育人为宗旨,以训练为中心,以教学为基础,以后勤服务和学生管理为保障“。为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体育骨干及体育师资。
聊城大学 - 图书档案
图书馆
聊城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1974年11月成建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图书馆,于1981年7月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2001年9月学校与聊城市共同投资兴建的图书馆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2月更名为聊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理念,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方式,延长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支撑。图书馆已发展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档案馆
聊城大学档案馆是在原聊城大学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12月28日建立的,为处级建制。负责保存、管理全校的各类档案,计有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与生产、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等各类档案。
聊城大学 - 聊大风景
美丽的聊大体育场
夜幕下的聊大北门
美丽的聊大图书馆
聊城大学实验楼
聊城大学 - 聊大文化
校徽
聊城大学校徽由聊城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李凯设计。它是以聊城大学的英文字母名称 LIAOCHENG UNIVERSITY 的首位字母L、C、U作为基本造型因素,利用曲线和直线组合变化构成,其外观似大海中擎帆航行的船,象征聊大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似蓝天上展翅飞翔的大雁,象征着聊大人为远大目标振翅高飞;它又象大海的波涛,后浪推前浪,平静中亦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表示知识的积累过程是厚积薄发。踏着台阶,走进聊大用书搭起的校门,意味着你获得知识的同时就是你积蓄力量、奋发向上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起点。
校训
季羡林题词
“敬业”:我校师生员工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
“博学”:博学是在治学上对全体师生员工的要求。学生要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既广 博又专深的知识结构。教职员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都要具有博深的学识。
“求实”:我们提倡唯实唯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校师生员工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研究探索教与学的规律,脚踏实地地工作和学习。
“创新”:人民教师肩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只有努力开拓、进取、创新,才能将我校建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省内一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大教学工作者长期辛勤工作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在不断总结经验、正确估计形式、深入分析现实形势下高校工作的特点、确立新的高校工作理念方面多下功夫,深入开展教学工作,开拓了我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取得优异成绩。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教学科研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子项目等各类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156项。有45项科研成果分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夏衍电影文学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