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剑的意思及读音
龙泉剑是中国传统名剑之一,产于浙江省龙泉市。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有中华第一剑之称。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誉驰中外。世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始创,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龙泉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的沈新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详细解释龙泉剑 - 历史沿革
一、古代龙泉的“龙渊”剑
剑,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三千多年。早期的剑都很短。西周时两军交战,以车战为主,远则弓箭对射,近则戈矛相接,用不上这样短小的剑,当时主要用来防身。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相继崛起,争霸于南方。两国均处于水网交错、丛林遍野的水乡,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为吴越军队的主要兵种,剑成了军队的常规武器。所以,吴越两国都特别重视剑的生产,其铸剑技术也远远超过中原各国成为中国古代的“宝剑之乡”。
《寰宇通志》二十二卷记载:“欧冶子庙,在龙泉市南五里剑池湖前,相传欧冶子乃吴王阖闾大夫时,常铸剑于此,或谓淬剑,湖旁有古遗铁,人间得之此。北宋咸平初年,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杨亿对此说得更肯定,他在所著的《金沙塔院记》说:“缙云西鄙之邑曰'龙泉'实欧冶子淬剑之地。”
后来在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间,何澹在编纂《龙泉县志》时,就将欧冶在剑池湖铸剑的传说记入其中:“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乡名。”元代以后历朝对于欧冶子在龙泉铸剑的传说也多有记载。如元朝至正十七年(1356年)十月,宋濂的《龙渊义塾碑》称: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战国时期,龙泉是越国的著名铸剑处,龙泉剑渊源在龙泉秦溪山麓的剑池湖。
二)近代龙泉剑
清朝初期,道教兴起。自古来道士均以“七星剑”为作法仪典的法器,甚至以“七星剑”作镇门之宝。其时佛道并雄,又均崇尚武艺,因而佛道两都大大地促进了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一时间,佛徒、道士和武侠要求铸剑增多,龙泉剑就自然得到发展。
乾隆十三年(1748年),郑义生在龙泉城镇东前街设铺铸剑,用“灌钢”法(熔化生铁注熟铁)制剑,所铸之剑,,刚锋很佳,只是与古代剑一样,“至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没有弹性。
1830年前后(清道光年间),龙泉廖太和剑铺,在剑面上创造了凿洞嵌铜技术。这时的嵌铜,只能嵌七星(北斗星座,标志剑池七井,谓七星剑)。七星都是园的,颗颗钻穿过面,两面出现相对的园七星。剑鞘由一个江山人老张头在天妃宫设担镶包剑鞘铜箍。
光绪初年,周国华(乳名六儿),周国荣(乳名五儿),周国贵(乳名老九)三兄弟拜千字号剑铺郑文轩(郑三古之子)为师,满师后,周国华在"千字号"剑铺隔壁单独开设了“万字号”剑铺。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舞剑为国术界的重视,1914年秋,在县知事杨毓奇主持下七家剑铺参加竞赛,结果“壬字号”的沈庭璋所铸之剑,以一剑击穿三格铜板,并将另家所铸之剑斩为二截,夺得第一名,被举为“剑魁”。1915年2月20日至12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沈广隆壬字号”所铸的龙泉剑又被列为获奖工艺品,蜚声于世。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政府迁移到云和,达官贵人文人商贾纷纷遁匿龙泉,这期间,龙泉剑成了他们的玩物。这时的龙泉剑在造型上,出现了所谓薄如纸的“软剑”,弹性特别好,可弯成园圈围于腰间;也出现了专供劈刺,不能弯曲的“硬剑”。这两种剑主要用于装璜房间客室、收藏,显示名贵富有,不宜剑舞。但在制剑技术上(主要是热处理工艺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发展龙泉剑的品种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现代龙泉剑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传统工艺品生产。1950年以后,龙泉新华街21号,沈广卤剑铺复业。这时,虽然沈广隆壬字号剑质量上等,但是因中国正处在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的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因而宝剑的销量不多,沈广隆一家还不能得以糊口。因此,他们还生产一些手工农具,同时种着几亩农田,生活清苦。
龙泉剑有史以来不存在标准化。但是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势下,对龙泉剑的生产进行科学管理有了条件。为此,龙泉县剑厂在1987年这一年里,做了大量的工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工作,接受了浙江省标准计量局的委托,制订了浙江省宝剑质量标准《浙Q/SG45-84标准》,同时根据本厂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又制订并实施了比《浙Q/SG45-84标准》要求更高的《龙泉剑Q/LBJ05-87标准》。
这是有史以来给宝剑制订的第一个质量标准,使中国宝剑生产步入有质量标准的时代。由于龙泉县宝剑厂的基础工作做得好,因而获得了标准化和三级计量管理验收的合格证,而且”龙凤七星龙泉剑“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全国人大代表团出国访问特制了九把高档礼品剑,使龙泉剑制作工艺更上了一层楼。
龙泉剑 - 艺术特色
龙泉剑,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的钻研,精益求精,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四大特色:
第一,是坚韧锋利;“削铜如泥”。1978年,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表演。他用一把龙泉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第二,刚柔相济。古代的龙泉剑用生铁铸造,现在则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炭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如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纹饰巧致。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
龙泉剑在古代大都无鞘。现在,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剑锦上添花。
龙泉剑 - 品种特点
龙泉剑按性能分为硬剑、软剑、传统武术剑3类。其只传统武术剑又有长锋和短锋两种。
硬剑以锋利见长,可刺可舞,开刃后能将叠合在一起的12枚铜币一劈为二而不伤刃,故有斩铜削铁之誉。
软剑以柔韧著称,能屈能伸,其中腰带剑能弯成360°束于腰间,松开后剑身立即弹回,恢复原状。武术剑可作90°自由屈伸。
龙泉剑 - 工艺装饰
龙泉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传统的手工磨光包括粗磨、细磨、精磨(用当地特有的亮石磨光),使宝剑寒光逼人。龙泉剑选用优质钢材,经过锤炼、热处理后,具有弹簧钢的特性。
龙泉剑装饰独特。剑身除镌刻以龙凤、七星图案外,有的还刻有剑主姓名以作纪念。剑鞘、剑柄以当地特产的梨木制成,纹理美观,不翘不裂,并镶以银、铜镂花饰件,古朴、庄重。
龙泉剑 - 相关人物
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剑创始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