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婚族的意思和发音
我们所说的逃婚族,是指到了婚龄、有了恋人,却坚守独身主义、迟迟不愿结婚的现象。2009年4月28日在上海举行的“家庭:优化与凝聚”国际研讨会上,不少国内外学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家普遍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现代年轻人虽然到了结婚的生理年龄,但是其心理年龄远远还未进入结婚状态。
详细解释逃婚族-现象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这大都市里由钢筋混凝土重重包围中的“坟墓”,更加让人望而却步,如今站在门口徘徊的都市年轻人,已经有一千种借口选择逃避,而现在又多了一个更优雅的理由:“省下麻烦,远离纷扰,我单身,我快乐!”
逃婚一族日益庞大也促使了单身者的增多,同时一些人由此而推迟了结婚的年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沪上单身贵族达50万。同时,年轻人的结婚年龄较几年前普遍延迟了五年左右:女性从原来的20岁推迟到了25岁,而男性则从22岁上升到了27岁。业内人士估计,独生子女的结婚年龄有可能会进一步延迟。在到了婚龄不愿结婚的年轻人中,出现结婚恐慌心态的“准新娘”人数普遍高于男士。不少人都是在结婚前夜才出现不结婚的念头的。
逃婚族-婚姻看待
在我们这个年代,离婚变得像吃饭一样平常,婚姻恐惧症也大肆蔓延。扳扳手指,自己身边就有那么多人感染了“恐婚症”,有的人甚至已经病入膏肓。
恐婚者说,谈恋爱的感觉挺好,很轻松,何必要用一纸婚书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呢?结婚太麻烦了,还是做恋人比较好,合则聚,不合则散,没有心理负担。他们“理智”地认为,日子久了,总会有彼此厌倦的时候,何必束缚别人、束缚自己?
因此他们始终对婚姻持观望态度,不肯把幸福的赌注押在未来
逃婚族
的配偶身上。那些眼界狭窄、整天迷恋二人世界的人在恐婚者眼里是最没出息的。
总有许多善良而老派的人在恐婚者耳边喋喋不休地劝说:年纪不小了,该结婚了。可是恐婚者有的是理由在围城外徘徊不前,怕失去自由,怕被老婆孩子套牢,怕婚姻毁了现有的快乐。
恐婚者担心自己最终还是不能避免结婚的庸俗结局,漫长的未来幸福与否谁能无法预料。也许有一天,恐婚者咬牙切齿地说服自己克服了婚姻恐惧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踏上红地毯,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碍仍可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尽管心里一再对自己强调婚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压力感或恐惧感仍挥之不去。
逃婚族-逃婚原因
爱情使人睡不着,婚姻使人打瞌睡!延长爱情的惟一方法,就是推迟结婚的时间!结婚的历史意义在于:连接两个人的那条“红线”从此会变成一条绳索!而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会恐惧呢?
心理压力 年轻人所担心的婚姻带来的压力,实际上是一
逃婚族
种对家庭的责任感,这正是许多都市青年逃避的问题所在。这在长期被父母照顾得过多的年轻人中尤为普遍。一直以来,他们不用担心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因此独立生活能力也较差。而长期的依赖生活,使他们不懂如何照顾别人,更不懂如何组织家庭。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改变这一现状,不愿通过成立家庭变依赖为独立。因此,导致了对婚姻的恐惧心态。
只因心理年龄跟不上生理年龄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所长潘允康认为,年轻人在接受高层次的教育的同时,整个“人生”也随着往后推移。当他们23岁从学校毕业后在接触社会很短的时间内又立即进入了婚龄阶段。由于接触社会时间不长,各方面都还未成熟。当然,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也是婚姻恐惧症的“催生剂”。
恐婚者说,谈恋爱的感觉挺好,很轻松,何必要用一纸结婚证书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呢?他们始终对婚姻持观望态度,不肯把幸福的赌注押在未来的配偶身上。那些眼界狭窄、整天迷恋二人世界的人在恐婚者眼里是最没出息的。其实,他们最终还是担心不能避免结婚的结局,漫长的未来幸福与否谁也无法预料。也许有一天,恐婚者咬牙切齿地说服自己克服了婚姻恐惧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踏上红地毯,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碍仍可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婚前紧张并不罕见,很多人都是担心结婚后自己会变成“黄脸婆”,完全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事实上,结婚并不会使个人习惯带来大的改变。结婚前解决不了的事情,不要指望婚姻能解决。同样,结婚前已经养成的习惯,也不会因为婚姻而推翻。这样的观点,在都市白领中十分常见。
经济压力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这大都市里由钢筋混凝土重重包围中的“坟墓”,更加让人望而却步,如今站在门口徘徊的都市年轻人,已经有一千种借口选择逃避,而现在又多了一个更优雅的理由:“省下麻烦,远离纷扰,我单身,我快乐!”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非要狠狠的拽着青春的尾巴不结婚呢?“没有房子怎么结婚?”难道真的就是因为没有房子就不结婚吗?
生活水准已经默默的在心中被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没有一个完美的家永远都是个落魄的流浪者:你忍心让新娘带着铝合金戒指再跟你走进租来的新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进步,时尚消费已经形成了一种规律性,越来越多的人更会理性的选择自己的婚姻。有时把婚姻当作了一个法码。所以使得逃婚的越来越多。
逃婚族-心理分析
“恐婚症”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疾病。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宣传是“恐婚症”的起因之一,媒体经常就如何处理婚姻关系进行各种讨论,这种社会氛围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对婚后生活的过多考虑在面临婚姻时的表现形式就是对结婚的恐惧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迟结婚,甚至宁愿独身,也不愿意“受罪”。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害怕结婚的人们不要忘了那句老话:婚姻是一双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绝穿鞋,也许避免了因为鞋子不合脚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钉子上,到那个时候,你或许会意识到,婚姻其实也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治疗“恐婚症”的最佳方法。
逃婚族-专家点评
心理年龄赶不上婚姻年龄
现在的年轻人心理年龄很不成熟是造成对婚姻恐惧的关键性因素。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所长潘允康认为,年轻人在接受高层次的教育的同时,整个“人生”也随着往后推移。当他们23岁从学校毕业后在接触社会很短的时间内又立即进入了婚龄阶段。由于接触社会时间不长,各方面都还未成熟。婚姻,看上去是两个人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程序。 《新婚姻法》规定了夫妻双方应对老人、对子女、对财产纠纷等问题所负的责任。
当然,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也是婚姻恐惧症的“催生剂”。一路上包办了孩子的所有衣食住行。至今,还有不少独生子女在心理上还没有“断奶”,面临婚姻大事会更加束手无策。由于得到父母太多的呵护,现代年轻人特别容易将自我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特别明显。
结婚前可尝试“热身”
从单身到丈夫(妻子)或者说到父亲(母亲),步入婚
逃婚族
姻殿堂后,男女都要进行角色的转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大卫·奥尔森指出,惧怕结婚的现象在全世界都能找到。在美国也有许多人害怕结婚,害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婚姻的不快。
二十年前,美国很少有人会在婚前作准备,而在最近的五年内,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婚前培训,特别是第一次结婚的人。目前,美国各种各样的婚前培训,有70%的年轻人在结婚前将接受八到十个小时“热身”。培训中包括各种婚姻的技巧,如何解决冲突,如何预防一方控制另一方的自由等等。
长期从事婚姻心理咨询工作的俞先生也感受到了周围朋友和年轻人的这种心态。他认为,婚姻前后有一个转变,甚至是反差是必然的。新郎新娘在结婚之前可以就这个问题,以及双方怎么处理彼此的关系,包括对方的朋友来家里或者说我出去玩,或者怎么处理咱们经济上的关系,有一个开诚布公,彼此坦诚的谈话,能够把这种东西作为一个家庭以后生活的方向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