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办的意思
人影办 -简介
全称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是气象防灾减灾主要部门之一,主要开展局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提供防灾减灾措施的公益性部门,目前主要开展人工御防冰雹、人工增雨等业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防灾减灾的部门之一。
职能与作用
“人影办”,其职责就是根据人类需要改变天气,增雨抗旱、防雹减灾、保障重大社会活动。
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是人工降雨防雹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制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规划,统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负责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实施及效果分析、效益评价;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技术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一项利民、利国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投入少、效益大,在 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十五”的全面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业务技术精、政治素质强、作风过硬、有一定作业能力的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人影作业服务内容已涵盖了人工增雨抗旱、防雹以及人工增雨森林防火、植水库蓄水、农田增湿保墒等方面。
1、人影办主任职责
认真履行人影办工作职责,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决定,布置落实工作任务,督促检查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贯彻执行局的各项决策;制定本地人影办工作计划,组织业务、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安排好防雹值班、防雹作业指挥、火箭增雨、空域请示安全管理等日常工作,带领全科职工住址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完成日常工作和年度目标;负责落实人影经费,做好经费预算,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管理,加强人影工作现代化建设。
2、人影办副主任职责
加强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技术总结和研究,主持或组织开发产品应用和研究工作;负责组织人影办的人影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科研工作,提出人影业务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完成重大报告的撰写。
各级机构
目前中央一级“人影”行政机关,是国家气象局在2007年成立的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它并不是一个管辖地方各级人影办的机构,而是承担国家级的人影建设。
另外一个机构,是国家气象局下辖的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中的“人工影响天气处”。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组织实施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重大气象服务,为国家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由此看来,为重大活动而改变气候,实际上早有相关的制度设计。
不过,中国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费用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人影办”一般都是各级政府气象部门下的直属事业单位,享受财政全额拨款。
但也有一些“人影办”,是直接隶属于省级政府,只是委托气象局管理。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为自治区属、地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委托自治区气象局管理。
还有一些“人影办”隶属于其他相关部门,如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为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只是其日常工作为气象局代管。
目前省一级“人影办”的人员编制,一般在15个左右之间。在编制人员之外,“人影办”通常也从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工作人员,有的“人影办”的“作业人员”,达数百人之多。
岗位及职责
这里主要说的是地方“人影办”的情况。职责主要是:负责本地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地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工作,负责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指挥系统的建设及管理工作,负责人工增雨、人工防雹装备及弹药的采购、计划、调配、供应及装备维修等工作,负责安全教育等工作。
天气雷达探测
利用天气雷达系统监测、分析和预警包头地区灾害性天气,制作和发布临近冰雹天气预报;根据气象台业务和服务单位的要求,开展加密观测或跟踪观测,并做好服务工作;监视、预警灾害性天气,重点探测暴雨、冰雹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维护观测环境,校对雷达参数,维护和检修雷达系统;生成、保存和整编雷达观测资料,进行业务化建设;传递雷达观测数据和产品,编发各种观测报;完成上级部门要求编制的各种人工影响天气报表并通过电子邮件完成发送、上报任务。
高炮检定、检修
负责全市的高炮检定、检修任务;负责更新防雹增雨所需设备及各种配件;负责制定高炮及火箭增雨安全作业的各种措施;对本地高炮的更新、报废及作业点的建立,有权提出建议。
火箭增雨
负责本地人工增雨工作(抗旱期间,负责组织调动全市所有增雨车辆进行集中作业);负责收集、整理增雨作业情报及信息,及时传递各种人影信息,为本地政府做好服务工作。
网络通讯
负责本地网络通讯畅通无阻,及时传递各种情报、信息;做好各地区防雹、增雨工作的空域及作业时限的请示工作,保证作业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工作模式
中国的人工降雨主要依靠高炮作业。发射到云层的碘化银炮弹是用军队过期“三七”炮弹改装的。高射炮也是军用淘汰下来的设备,它的前身是无缝钢管制作的土炮,发射内装碘化银的礼花弹。依靠这些装备,据评估每次作业也能增加10%~23%的雨量。
而用于北京奥运和国庆阅兵的消雨技术其实也大同小异。气象专家利用卫星数据协调任务,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则为空军作业提供辅助,通过火箭和飞机向云层打入碘化银或液氮(干冰),促使云层在水库和河流上空降水。国庆期间,中国出动了5架运-8和5架安-26播云飞机和48辆消雾车随时待命,拦截可能给庆典活动蒙上阴影的雨云。
消雾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拨开影响飞机起降的大雾,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的另一个重点,当机场能见度小于阅兵规定的1公里时,就要用消雾车喷出的气流将雾气吹开。一般1条跑道用10台左右这样的消雾车,在一侧一线排好,工作30分钟后,可使水平能见度增加800米至1000米,并持续30分钟以上。
实施“人影”的审批程序
以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的规定为例,假如宿州市气象台发现该市未来将有冰雹,将首先向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各县气象局发出预警。
随后进入第二步,“人影办”将向市政府主管领导报告实施人影作业的可行性,征得同意后,还要向相关的空中管制部门提出作业申请。在获得通过后,人影办方可作业。在进行人影活动时,各作业点需要不间断观测天气变化,分析天气演变趋势,对可能进行的作业点进行定位,在达到作业条件时才能发布作业指令;且作业过后,“人影办”要向空中管制部门撤销作业申请。最后,还要向上一级的人影部门和本地政府进行汇报。
发展轨迹
发现人工降雨的原理,要归功于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家欧文·朗缪尔。1946年7月,朗缪尔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冰箱中制造出了小型人工降雪(降雪与降雨原理大致相同)。
1944年,朗缪尔发表论文《上升饱和冷气流中过冷却微滴》; 1946年,他首次探索改用碘化银和固体二氧化碳(干冰)降雨;1948年发表《暖积云中连锁反应所导致的降雨》论文,提出了人工降雨中的重要原理——朗缪尔连锁反应。
中国最早做的人工降雨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这次作业用的是食盐,由空军二航校的飞行员周正驾驶一架图-2型轰炸机,在云层播撒了将近200公斤食盐。图-2型轰炸机是当时解放军的主力机型,这次行动也是一次准军事行动。
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火灾中发射了降雨弹4700枚,据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火势。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人工影响天气的兴趣开始减小。2009年2月,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了38年罕见的干旱,很多地方使用碘化银炮弹促使增加降水,使人工增雨在中国成为新话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据中国官方披露数据显示,开幕式当晚向天空打了1100多枚消雨火箭。
今年北方旱情严重,人影办又重新发挥了作用。据新华网济南2月10日电(张玉清、李广君)空军的一架国产运输机9日从济南遥墙机场起飞,在旱情严重的鲁豫苏皖上空成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据介绍,这次人工增雨飞行2架次近6小时,发射增雨弹400余枚,实施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此前,执行任务的济空某航运团放弃了春节长假休息,提前熟悉飞行航线、收集研究气象资料,制订了多套人工增雨方案。山东省政府人工增雨办公室副主任赵健说,增雨作业实施后,旱情较为严重的枣庄、菏泽地区开始出现降雪,豫东、苏北、皖北也开始降雪,这次人工增雨对缓解旱情有很大帮助。
成本与收益
根据国内外的人工增雨试验统计,正确应用人工催化技术,可增加降水量6%~25%,北京多年人工增雨率是13%左右。目前我国在降雨作业中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明显的催化剂仍是碘化银。
一次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大概会用百十发炮弹和2~4枚火箭弹。一枚含碘化银的高炮炮弹价格从56元到88元不等。在北京人影办,记者看到了这种炮弹,不足1米高,与普通炮弹并无明显区别。
相对于炮弹,增雨火箭弹的身价要高很多,约为1000~2000元。与炮弹一样,火箭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可将碘化银分裂成无数的碘离子和银离子。在温度降低后,碘离子和银离子又会重新结合在一起,形成大批碘化银微粒。火箭弹打入零下8摄氏度至零下12摄氏度的云层中,1克碘化银可形成1015个冰核。也就是说,1克碘化银有可能形成1015颗雨滴。
火箭弹的特殊之处在于,完成任务后,会在设定的开伞时间打开降落伞,携带火箭弹残骸安全着陆,伤及地面人员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人工消减雨主要是两招:一是让雨提前下---在保护区上风方及周围邻近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二是让雨憋着不下---通过过量播撒高浓度冰晶,抑制云降水。从具体操作来说,二者的方法都要利用火箭等工具。
人工防雹与增雨是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方法在雨季非常有用,可以“阻挡”破坏性冰雹,为小麦等农作物收割赢得时间。
国外发展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30多个国家开展各种方式的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还把人工增雨成套技术向发展中国家(如叙利亚、摩洛哥、泰国等)输出,并成立专门的人工影响天气商业公司,承接人工增雨项目。
至于气象武器,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就明确提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21世纪,英国《焦点》杂志曾披露美军投资气象研究项目,包括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但即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使用的消减雨计划,只采用了比较普通的技术,与气象武器的要求相距甚远。
不足与局限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在研究这种播云作业,以期增加从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流出的水流量。但在90年代因为科学界不热衷于此而放弃。
类似地,俄罗斯也曾经试图通过观察云的动向来人工消雨,以避免破坏莫斯科的户外活动。尽管成功的案例很少,报道显示,去年夏天,俄罗斯空军试图控制天气,以避免干扰该国6月12日的节日庆祝活动。他们向空中抛了一个凝固剂袋子。这个袋子后来砸穿了一户居民的房顶。
美国的气象学家Kottlowski指出,不管如何,向云中喷洒化学药剂,都不会改变气候或影响气候系统。“这只会在数十平方英里内起作用,”他说。“你不可能消除一场12级台风那样的大风暴。”
即使是中国军方的气象人员也坦承,他们控制自然的能力有限。气象专家、空军司令部气象局副局长崔廉清曾对媒体表示:“天气变化中有不少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对厚度1000米以内的低云,可以取得较好的消云效果,但厚度超过1000米的低云,很难使其消散。再比如,如果云的范围很大,我们这些飞机撒下的催化剂,作用对云来讲微乎其微。”
有时,也会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偶然的影响。
2009年10月31日上午,南京下关区姜圩路1号小区张女士的爱人到小区内自家搭建的铁皮棚里取东西时,意外地发现铁皮棚的石棉瓦屋顶被砸了一个洞,外面还挂着一个类似“降落伞”的东西。张女士的爱人觉得蹊跷,打开铁皮棚一看,里面竟然横躺着一枚“火箭弹”,吓得他赶紧报警求助。上午11点多,南京市气象局的姜副局长匆匆赶到现场,在现场查看情况后,姜副局长表示这枚坠落的火箭确实是市气象局在10月29日晚上在浦口区发射的增雨防雹火箭中的一枚。姜副局长解释称,由于最近南京天气干燥,空气中粉尘等污染物数量太多,为增加空气中的湿度,缓解近一段时间的干旱天气以及改善空气质量,气象局这才在10月29日晚在江北的浦口区发射了一批增雨防雹火箭。但是这批火箭中竟然有一枚降落在了人群密集的市区,这在近年南京还是首次,这个事情气象部门一定会仔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