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战争的意思及读音
亚述战争-简介
公元前8~前7世纪末,西南亚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国亚述对外扩张的一系列战争。公元前744年,亚述王特皮拉萨三世即位后,改革军事,建立常备军,增强作战能力。遂即频繁地对外扩张,图谋征服诸邻国。至公元前714年,亚述多次进攻乌拉尔图,大挫其锐气。公元前8世纪至前688年,为称霸两河流域,与迦勒底人争夺巴比伦,展开长期战争,最后攻陷巴比伦,俘迦勒底王。公元前671年至前663年,经多次战争,征服埃及。公元前655年至前639年,出兵荡平邻国埃兰。经过多年的征战,亚述称雄于近东。其实力亦在征战中消耗殆尽前伽年,被巴比伦等国联合击败,灭亡。
亚述战争 - 历史背景
亚述战争骑兵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时期(前745~前729)前745年,提格拉·帕拉萨三世率军平定巴比伦内乱,建立亲亚述政权,从而稳定了后方。翌年率军向东北进攻,征服米底各部落。前743年率军两征北叙利亚,在幼发拉底河畔打败以乌拉尔图为首的多国同盟,而后深入敌境,俘敌7万余人。前742~前740年经三年围攻占领阿尔帕德城,并置为行省。前739年,以大马士革、以色列为首的小亚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等地19国联合反抗亚述。两军在黎巴嫩山区会战,亚述军又获胜,西亚各国纷纷降服。前735年,亚述王北伐乌拉尔图,围攻其首都吐什普(今土耳其凡城),未克。翌年再次西征,攻占腓力斯丁城邦阿什凯隆和加沙。前732年攻陷大马士革,置为行省。翌年,迦勒底人夺占巴比伦王位,亚述王率兵打败迦勒底人,于前729年以联盟方式兼并巴比伦。
萨尔贡二世时期(前721~前705)前721年,迦勒底酋长乘亚述新王萨尔贡二世刚即位之机,在埃兰支持下夺回巴比伦王位。前720年,萨尔贡二世率军与巴比伦—埃兰联军会战于德尔城附近,未能取胜。同年西进巴勒斯坦,攻占撒马利亚,征服以色列。前717年率军再次西进,征服叙利亚。前714年攻克乌拉尔图宗教中心穆萨西尔,获巨额财富。随后向西北进军,镇压反叛的卡赫美士、占尔占姆、库姆赫等国,并均置为行省,迫使支持他们的弗里吉亚称臣。接着,他又率军西征,打败埃及与叙利亚反叛国家联军,将哈马特置为行省。前710年,埃兰发生内乱,萨尔贡二世乘机进军巴比伦,打败迦勒底人,自任“巴比伦总督、苏美尔和阿卡德王”。前705年率军迎战入侵的西米连人时阵亡。
辛那克里布时期(前704~前681)在位期间,先打败埃兰,将东山再起的迦勒底人再次赶下巴比伦王位;后打败埃及,迫使犹太人缴纳大量贡品。随后,韭与埃兰、迦勒底及其盟国进行的五次战争中互有胜负。前689年,埃兰内乱,辛那克里布乘机攻入巴比伦,俘迦勒底王。
伊撒哈顿时期(前680~前669)对埃兰实行友好政策,孤立迦勒底,稳定了巴比伦局势。他多次率兵进入伊朗高原,打击米底势力。前673年,提尔与埃及联合反对亚述。亚述军包围提尔,但未能攻克。前671年率军穿过西奈沙漠,攻占埃及古都孟菲斯。前669年,上埃及反叛,亚述王率军镇压,病死途中。
亚述巴尼拔时期(前668~前626)即位后立即率军赴埃及,再克孟菲斯。前666年,努比亚人攻占孟菲斯。亚述王又进军埃及,三克孟菲斯,洗劫并毁灭底比斯城。10年后埃及再次脱离亚述。亚述与埃兰交战数卜年,虽最后战胜埃兰,但实际上两败俱伤。
在连年战争中,亚述耗尽了国力。其间,亚述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埃及独立后逐渐复兴;吕底亚成为小亚细亚富国;伊朗高原的米底逐渐强盛;迦勒底人日益壮大。前630年,迦勒底首领那波帕拉萨尔称王,于前626年攻占巴比伦,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不久与米底结成反亚述同盟。前612年,联军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前605年卡赫美士一战,亚述军队全军覆没,亚述帝国灭亡。
亚述战争 - 亚述国简介
亚述国王
亚述为西亚两河流域一奴隶制国家,于前10世纪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有很大提高。前8世纪后期,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掌权后,加强中央集权,改组军队,实行募兵制,建立常备军,武器装备改由国家供应,战斗力大为提高,国力日渐强盛。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及其以后几代国王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以色列、巴比伦、乌拉尔图、阿拉伯半岛、埃及和埃兰等,建立起地跨西亚和北非的奴隶制大帝国。
古代亚述的本部,位于现代伊拉克北部沿底格皇斯河上游的一小块地区。其早期疆界,东至扎格罗斯山,西北至马希奥斯山,西与辽阔的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草原接壤,南临下扎布河,北接阿尔明尼亚(又译亚美尼亚)高原。在亚述四周的草原和山脉上,当时植物稀少。这里的居民主要从事于畜牧业。每逢春夏之交,由于积雪融化,上扎布河水量充足,故河谷地区也适于农业。境内底格里斯河谷地区,因伟大河流的定期泛滥而得到了良好的灌溉。但是,由于东西有高山横亘,这个河谷的面积是比较小的,古代亚述本部的耕地面积不超过1.2万平方公里。
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在商业上处于有利地位。这里有四通八达的商路:向南可沿底格里斯河到波斯湾,向东沿各河河谷到伊朗高原,向北则经过山道进入三大湖(谢梵湖、凡湖和乌米亚湖)区域及南高加索,向西则沿底格里斯河进入叙利亚与小亚细亚,再从那里通往叙利亚和腓尼基沿海的各个城市。
在远古时代,可能是公元前5000~前4000年左右,苏巴列亚人各部落就居住在亚述的土地上。这些向来居住在西亚细亚北部的种族,在语言、外貌、文化水平和历史命运上,同美索不达米亚西部和北叙利亚的胡里特人、南高加索的乌拉尔图人、底格里斯河以东各山区的部落人都非常接近。后来,约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属于阿卡德的闪族部落来到这里定居,他们构筑了亚述城,被称为亚述人。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地的苏巴列亚人部落,已经部分地同亚述人融合在一起。随着历史的前进,在亚述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苏巴列亚人的各个部落便进一步融合到闪族人里面了。在亚述,占统治地位的语言是属于闪族语系的亚述语。
亚述文字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亚述逐步形成为雄据西亚的奴隶制国家,其存在长达1400多年。从历史发展进程来说,亚述通常分为3个时期:古亚述时期,或称早期亚述王国,约存在于公元前2030~1366年,先后传位42个国王;中亚述时期,或称中亚述王国,约存在于公元前1366~前935年,传位25个国王;新亚述时期,或称新亚述帝国,约存在于公元前935前612年,共传19个国王。亚述在其历史发展中,随着本国军事实力的强弱和敌国盛衰情况的变化,同其四周邻国进行了许许多多的战争。它有时实行侵略扩张,有时被迫防守自卫,维持着国家的奴隶制政权,经历了成长、扩张和衰落、败亡的漫长过程。它曾不断兴旺发达,成为西亚的强大城邦和王国,君临大批异邦;尔后,又先后沦为古巴比伦王国和米坦尼王国的藩属;但在一些有为国王的领导下,竟然灭亡了米坦尼,击败了取代古巴比伦的赫梯帝国;待到新帝国中兴,更建立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奴隶制大帝国。但是,曾几何时,它又衰落下去,最后被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消灭了。
亚述战争 - 战争经过
亚述战争发生于: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7世纪中叶
亚述战争壁画
在古亚述时期真正在军事上功绩卓著的,是13代国王沙马什阿达德(约公元前1815~前1783年在位)。他以暴力夺取了政权,并以武力对外扩张领土,曾在铭文中自称为“四方之王”。他统治期间,接受过许多国王的纳贡,势力播及“大海”(地中海)之滨。在中亚述时期,武功最超群者为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约公元前1114~前1076年在位)。他不仅向南征服了巴比伦,还向西远征黎巴嫩和腓尼基。不过,亚述国王们惊世骇俗的武功和侵略扩张的战争,主要还是发生在新亚述帝国时期。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约公元前745~前727年在位)大振国威,到亚述巴尼拔(约公元前668~前627年在位)灭亡埃兰,亚述6位君主,率领强大的亚述军队,东侵西讨,南征北伐,在军事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埃及的势力已经衰落,赫梯帝国已经解体,巴比伦尼亚也基本上处于长期不振的状态,因此亚述没有强大的敌手,在对外扩张中处于有利态势。新亚述帝国正是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极端凶残的手段,实行野蛮的征服政策,占领和掠夺西亚广大地区。在大约105年的历史进程中,亚述曾先后灭亡了西亚的所有主要王国,如大马士革王朝,以色列耶户王朝,前犹太国的埃哈兹王朝,腓尼基西顿王朝,古埃及的第25王朝,巴比伦王国的第4王朝,以及埃兰王国的乌曼·哈尔达什王朝等。通过这些侵略扩张战争,亚述真正统一了西亚的绝大部分地区,同时也严重挫败了其北部强邻乌拉尔图王国。
阿舒那西尔帕二世和萨尔马纳塞尔三世的扩张战争
亚述王阿舒那西尔帕二世(约公元前884~前859年在位)奠定了亚述帝国的基础。他在自己当政期间施行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政策。他迫使阿拉美亚诸部屈服于亚述。与此同时,他又恢复了亚述在那伊里诸部中的势力。他对居住在幼发拉底河以西的诸部亦取得了一连串的巨大胜利,占领了卡尔凯美什地区,征服了叙利亚北部诸小公国,从而打开了通往地中海的商路。
萨尔马纳塞尔三世(约公元前858~前824年在位),继承了乃父阿舒那西尔帕的侵略扩张政策。他在当政的35年时间里,出征了32次。萨尔马纳塞尔在西方征服了比特阿迪尼部落,目的在于完全征服幼发拉底河整个河谷直到巴比伦地区。公元前856年,萨尔马纳塞尔三世占领了这个阿拉美亚部落的首府提尔巴尔喜布(位于幼发拉底河岸上距卡尔凯美什约20公里处)。卡尔凯美什、阿列坡和撤马利亚慑于亚述大军的淫威,纷纷表示愿意向亚述王纳贡称臣。但当萨尔马纳塞尔再向西推进的时候,他却遭到了大马士革等部军民的顽强抵抗。大马士革把叙利亚、腓尼基诸部以及巴勒斯坦各部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甚至阿拉伯诸部也加入了这个以大马士革为首的巨大反亚述联军。两军会战于奥龙特河畔哈马特以北的卡尔卡地区。亚述军损失十分惨重,不得已撤退(约公元前854年)。稍后,亚述军于公元前850、前849、前846和前842年,先后4次组织了大规模进攻,但却被西方联军阻遏住了。公元前841年,萨尔马纳塞尔三世再度率领12万大军攻打大不里土,虽然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亚述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马士革,以大马士革为首的反亚述联军不久即土崩瓦解。大马士革向亚述投降。以色列、推罗和西顿都接受了亚述的宗主国地位并向其纳贡。甚至埃及也认可了亚述国际强国的地位而把两只骆驼、一只河马及其它珍奇动物作为礼物献给萨尔马纳塞尔三世。亚述王对巴比伦尼亚的战争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率大军长驱直入,一直攻到波斯湾沿岸的沼泽地区,彻底征服了全部巴比伦尼亚。在北方,亚述王挥兵侵入乌拉尔图,但自然环境的恶劣给亚述大军的行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乌拉尔图王充分利用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成功地抵御了亚述人的侵略,甚至一度由防御转入进攻。
阿舒那西尔帕二世和沙尔马纳塞尔三世留下了不少铭文,宣扬他们的所谓“武功”。他们所过之处,动辄摧毁城市,焚烧城垣,对战俘用刀杀,用火烧以至竖立尖桩把他们刺死在上面。他们对投降的城市勒索巨额财富。他们的这种行径引起了统治区内的大起义。参加起义者不仅有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有亚述核心地区的人民。公元前829~前824年连续6年的大起义,给亚述奴隶主贵族以十分沉重的打击。公元前8世纪80年代末至40年代中,亚述约有30多年实际处于瘫痪状态。
在此期间,即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近东政治地理也经历了一场风云变幻。当时,由于亚述帝国忙于在国内镇压起义而无暇他顾,叙利亚阿拉美亚诸部争当霸主,争斗不休,丧失了团结御侮的力量;伊朗地区的波斯人开始由北部向南部的巴卡第阿里山区迁移,而米底则乘机将其势力范围扩及到整个伊朗高原;乌拉尔图则进一步发展成为堪与亚述争雄的强国。在阿尔吉斯梯斯一世(约公元前780~前750年在位)统治下,乌拉尔图的版图自亚美尼亚境内的谢凡湖扩展到伊拉克北部山区。在乌拉尔图本部的四周,各弱小诸部构成其藩属群,其中包括高加索地区的希缅因人,安那托利亚陶鲁斯地区的新赫梯诸部,以及伊朗境内的曼奈人国家。阿尔吉斯梯斯一世的后继者萨尔杜尔三世(约公元前749~前734年在位)成功地拆散了叙利亚的阿拉美亚部落阿尔帕德与亚述新缔结的联盟,并通过阿尔帕德将乌拉尔图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展到阿拉美亚诸部。
乌拉尔图势力的崛起,使亚述感到巨大的挑战,在萨尔马纳塞尔四世(约公元前782前773年在位)统治时期,亚述人屡遭挫折的事实使亚述人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情势下,任何针对乌拉尔图的直接军事行动都将导致失败,于是,亚述不得不采取迂回战略,即加强自己在两河流域的地位,征服并控制叙利亚和伊朗,以斩断乌拉尔图的统治支柱。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基,这位雄才大略的国王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第一个行动是出兵巴比伦尼亚北部地区,驱逐那里的阿拉美亚驻军,使屡遭阿拉美亚人骚扰的商路重新畅通无阻。通过这次行动,亚述王使得巴比伦王充分认识到了亚述的军事实力,并体会到与亚述保持友好睦邻关系给巴比伦商业带来的好处。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下一个目标是叙利亚。公元前743年,他举行第一次大规模西征,率军横渡幼发拉底河,向叙利亚北部诸部进攻。叙利亚诸部十分恐慌,他们遂联合在阿尔帕德(位于阿勒坡以北)的旗帜下迎击亚述侵略军。与此同时,他们火速向乌拉尔图国王萨尔杜尔三世求援。萨尔杜尔洞悉亚述人对叙利亚诸部的进攻实际是针对乌拉尔图王国的,所以,即刻率乌拉尔图大军急如星火地前往解救。其实,亚述王早已预料到这一点,并在幼发拉底河谷的萨姆萨特附近的险要地点设下了埋伏。当乌拉尔图大军进入伏击圈以后,亚述军队全线出击,一举将其全歼,萨尔杜尔三世只身脱逃。于是,叙利亚完全暴露在亚述的兵锋之下。阿尔帕德被围,城内军民英勇抵抗达3年之久,最后在公元前740年陷落。整个叙利亚落入亚述人掌握之中。
亚述战争地图
征服叙利亚以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挥师东向。于公元前739年和前737年,踏平了中部扎格罗斯山区的大部分地区,把它们纳入亚述的版图。接着,亚述王向占据着伊朗高原的中央地带的米底人发动了战争。亚述军队横扫伊朗高原,兵锋远达摩温德山以及盐漠地区,直至德黑兰西南部。公元前73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认为,最后打击乌拉尔图的时机已成熟,便对乌拉尔图发起了进攻。乌拉尔图的首都被围,但因设防坚固,久攻不下。而此时地中海沿岸的局势再度紧张:由于亚述的劫掠,而使黎巴嫩地区的西顿和推罗与埃及的大宗木材贸易大幅度减少,引起了这些地区人民反亚述奴役的起义;同时,一个由所有巴勒斯坦和约旦地区诸部结成的反亚述同盟也在腓利斯丁地区的阿斯卡龙和加沙两部的号召下建立。于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被迫于公元前734年中止与乌拉尔图的战争,回师镇压这次起义。亚述王的二次西征,经过两年多的持续作战,又一次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阿斯卡龙王战死,加沙王逃往埃及,各部被迫向亚述称臣纳贡。
西方已被提格拉特帕拉沙尔踩在脚下,现在他又不得不回师应付发生在巴比伦尼亚的事变。名义上仍处于独立地位的巴比伦国王那布纳西尔去世后,一个阿拉美亚酋长乌金泽尔于公元前731年僭称巴比伦国王。亚述王先是号召巴比伦公民起而反对之,并宣布将对那些从阿拉美亚酋长的军队中开小差的战士豁免一切税收。但这些外交宣传手段毫无结果,于是亚述王不得不率领部下攻入巴比伦尼亚,并将乌金泽尔逐回其在波斯湾南岸的老巢。公元前729年,这场战争结束之时,迦勒底人的比特阿木卡尼部落、乌金泽尔王国、阿拉美亚人的比特雅金部落以及伽勒底地区的海国,都臣服于亚述王了。公元前728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宣布自己为巴比伦王。次年,他就去世了。
萨尔贡二世的掠地兼并战争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之子萨尔马纳塞尔五世(约公元前726~前722年在位)统治期间,以色列的傀儡国王霍西雅起而反叛亚述。萨尔马纳塞尔派兵围攻撒马利亚达3年之久(约从公元前724年到前722年)。但对以色列的最后征服是由其后继者萨尔贡二世(约公元前722前705年在位)完成的。
萨尔贡二世继位之际,在近东发生了两件影响亚述的战略和外交达百年之久的重要事件:埃及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干涉和埃兰对巴比伦尼亚的染指。两者都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征服战争的结果:亚述在伊朗高原势力范围的扩展阻止了两河流域通往埃兰的唯一贸易孔道;亚述对腓尼基的控制则断绝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历史悠久的贸易往来。埃及和埃兰由于共同的利益而联合亚述的劲敌乌拉尔图一起与亚述为敌。然而,面对正处于鼎盛时期的亚述,他们不得不采取外交手段,即相对稳健的策略:煽动并支持亚述诸属国的叛乱以达到消耗亚述实力的目的。故而,每当南部伊拉克的阿拉美亚酋长或被亚述军队不可战胜神话所吓倒的巴勒斯坦诸部首脑乞援时,他们在人力物力上都不惜给以全力支持。因此,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的战争兼有平叛与攻掠的特点。
亚述文物
巴比伦地区起义烽火不断,埃兰人暗中给予全力支持,亚述军队疲于奔命。萨尔贡登基的同年,埃兰人扶持定居于巴比伦尼亚的阿拉美亚酋长美洛达赫巴拉丹登上巴比伦王位。公元前721年,埃兰人甚至直接侵入美索不达米亚,围攻底格里斯河下游的都尔依鲁要塞,以支持巴比伦王。萨尔贡二世率部前往解围,但在要塞下被埃兰人击败。这一败绩的直接后果是美洛达赫巴拉丹君临巴比伦达11年之久(约公元前721~前710年)。
对亚述构成同样威胁的是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所出现的反叛。在埃及的策动和支援下,哈马、大马士革、以色列在撒马利亚的余部、加沙和腓利斯丁,都企图摆脱亚述人的枷锁。约公元前720年,萨尔贡二世放弃了收复巴比伦尼亚的所有计划,挥师西指,在卡尔卡尔击败哈马、大马士革、以色列、加沙和腓利斯丁联军,接着又在埃及国境线附近的拉斐亚全歼腓利斯丁和埃及联军。埃及被迫像其他小邦一样向亚述纳贡。也就是在这次征服中,亚述人将以色列彻底灭亡,将其90%左右的居民迁往亚述和米底(约公元前722年)。
在拉斐亚取得对埃及及其所支持的叙利亚、巴勒斯坦诸部的决定性胜利以后不久,萨尔贡二世又不得不奔赴北方边境,因为野蛮游牧部落对那里的骚扰持续不断,而背后支持他们的则是乌拉尔图和安那托利亚地区新兴强国腓瑞吉亚。这场在北方的战争花去了萨尔贡二世10年的时间。战争期间,乌拉尔图的鲁萨斯一世成功地用自己的傀儡在公元前719~前715年间取代了亲亚述的莫奈统治者。这一事件点燃了亚述与乌拉尔图战争的导火线。
约公元前714年,亚述对乌拉尔图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次进攻的显著特点是行军极为艰苦:亚述大军不得不常常翻越库尔德斯坦山区的崇山峻岭。萨尔贡二世翻山渡水,率大军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乌尔米雅赫湖和凡湖之畔。乌拉尔图人猝不及防,旋即退入其首都穆萨里尔城,拼死抵御亚述的围攻。但终于矢尽粮绝,穆萨里尔陷落,乌拉尔图民族神哈尔迪亚的神像被掠往亚述,鲁萨斯一世绝望自杀。乌拉尔图虽未亡国,但所遭受的打击是空前的。
亚述壁画
乌拉尔图虽战败了,但它所点燃的反亚述的烈火仍在其余各地燃烧着。约公元前717年,卡尔凯美什因阴谋反叛亚述而被萨尔贡二世兼并,被划为帝国的一个行省。公元前715年,亚述军在勒法伊亚击败埃及法老奥索尔康三世的军队,随后扫荡巴勒斯坦南部。犹太国王埃哈兹投降,前犹太国从此不复存在。在连续征战的5年内,同样的厄运降临到库埃、古尔古姆、米利德、库姆胡和塔贝尔的头上。小亚的腓瑞吉亚只因与亚述关山重隔才避免了被奴役的命运。在此期间内,约公元前713年,亚述军还乘扎格罗斯地区的统治家族内乱之机,征服了凯曼什哈和哈马丹地区的公国和城镇,并迫使米底纳贡称臣。
到公元前710年左右,萨尔贡二世终于扑灭了帝国各地蜂起反叛的烈火。整个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大部分扎格罗斯山区被亚述牢牢掌握;米底成为其藩属;乌拉尔图受重创;埃及不得不作出友好姿态;埃兰和腓瑞吉亚虽有敌意,但仍愿与亚述保持和平状态。
然而,美洛达赫巴拉丹统治下的巴比伦尼亚仍是亚述的心腹之患。约公元前710年,亚述王再次出兵巴比伦尼亚。巴比伦王动员了全体人民反击亚述军队的侵凌。巴比伦的战士们英勇顽强,抵抗达两年之久,但最终难免于失败。萨尔贡兼并巴比伦领土,自称巴比伦国王。亚述的这次军事胜利的影响十分深远。安那托利亚的腓瑞吉亚王国请求与亚述建立友好睦邻关系;波斯湾巴哈林岛上的迪尔蒙王国阿亚述纳贡称臣。萨尔贡二世的敌人阴谋削弱亚述的努力已告彻底失败,亚述空前强盛。
辛那赫里布镇压属地动乱与进攻埃兰的战争
辛那赫里布(约公元前704~前681年在位)在位期间,北部和东部边境处于相对平静状态。萨尔贡二世在库尔德斯坦、亚美尼亚和陶鲁斯地区对乌拉尔图等国毁灭性的打击,使得他们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敌手了。而且好战的游牧民族希缅因人开始活跃于近东政治舞台,他们对乌拉尔图等亚述敌人的压力使得亚述人获得了暂时的宁静。然而,希缅因人的进展是令亚述忧虑的:他们正沿着黑海南岸向前推进,在彭提克山脉的褶皱地带骚扰腓瑞吉亚和它的西邻——年轻而富庶的吕底亚王国。与此同时,希缅因的其它支派则正向伊朗西北角渗透,并与莫奈人和米底人建立了同盟。辛那赫里布无疑了解这种态势,但他既未能洞察其潜在的严重后果,而事实上也无力对这边远地区所发生的事变进行卓有成效的干预。因为当萨尔贡二世死亡的消息一传开,地中海沿岸和巴比伦地区又立即落入叛乱者手中,而辛那赫里布不得不为镇压叛乱分子而全力以赴。
由于埃及的政治游说,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区的西顿、犹太、埃克雍和阿斯卡龙等地区,在萨尔贡二世死讯传来后,废除了与亚述王的宗属关系。约公元前700年,辛那赫里布残酷地镇压了反叛者,结果,西顿王逃往塞浦路斯岛,阿斯卡龙王被解往亚述城,一股援救埃克雍的埃及军队被击溃。在上述诸部中,更驯服的人被扶上统治者的宝座。接着,辛那赫里布进攻犹太国,包围了设防坚固的拉西什城,分兵进攻耶路撒冷。犹太人最后用重金贿赂亚述王,并且被迫割让大片土地给其世仇腓利斯丁,亚述军队始撤围。此役之后,为了报复埃及对反叛者的支持,辛那赫里布决定入侵埃及。亚述军队曾开进到现苏伊士运河以东30里的彼吕西乌姆地方,只是由于军中发生瘟疫才不得不回师。
亚述王在巴比伦所面临的形势要比叙利亚、巴勒斯坦严峻得多。反击阿拉美亚及其埃兰同盟者的战争在辛那赫里布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进行着。在辛那赫里布登基的那一年(约公元前704年),萨尔贡的老对手美洛达赫巴拉丹从避难地埃兰归来。在埃兰军官团的帮助下,他很快在南伊拉克组建了一支由阿拉美亚部民组成的军队。但亚述王不想给美洛达赫巴拉丹以喘息之机,公元前703年,辛那赫里布兵临基什城下,美洛达赫巴拉丹的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美洛达赫巴拉丹落荒而遁。亚述王命士兵劫掠了巴比伦城,虏走战俘无数,并将一亚述傀儡倍尔伊比尼扶上巴比伦王位。公元前700年左右,美洛达赫巴拉丹又在他的老巢比特雅金部落支持下崛起,亚述王不得不再次加以镇压。由于怀疑倍尔伊比尼暗中勾结美洛达赫巴拉丹,辛那赫里布以自己的儿子亚述尔那丁苏米取而代之。美洛达赫巴拉丹遁迹海上,不久死去。
亚述文物
在亚述淫威下,比特雅金部民避难埃兰。亚述王以此为借口,于公元前694年左右发动了一场对埃兰的突然袭击。这是一场大规模的两栖作战行动,其真正目的在于打通一条穿过亚述的敌国——海国通往波斯湾的贸易通道。亚述舰队的舰只是由腓尼基工匠在尼尼微修造的,水手则是来自推罗、西顿和爱奥尼亚的青年。这支舰队沿底格里斯河顺流而下直达欧匹斯。然后,这些舰只被从陆路拖入附近的阿拉赫图运河。舰队通过阿拉赫图运河驶入幼发拉底河,顺流而下直达河口附近的巴布萨里米提,在那里与集结于此的陆军会师。然后,满载官兵的舰队通过波斯湾驶向埃兰的领土,袭击了全无戒备的埃兰人,劫掠了埃兰沿海地带。满载迦勒底避难者和埃兰战俘以及亚述官兵的舰队返航巴比伦尼亚。埃兰王哈鲁苏立即进行报复。他很快攻入巴比伦尼亚,攻陷西帕尔并俘获了辛那赫里布之子巴比伦王亚述尔那丁苏米,并将他的一个随从纳加尔乌什兹立为巴比伦王,然后携亚述尔那丁苏米返回埃兰。
公元前693年,辛那赫里布重新夺回巴比伦尼亚,并将纳加尔乌什兹解往亚述,随即大举进犯埃兰本土。埃兰新王库都尔那赫混特采取坚壁清野战术,退入山中,展开游击战争。亚述王无功而还。公元前692年,巴比伦人又拥立穆什兹波马尔都克为王。公元前691年,辛那赫里布南征巴比伦尼亚,惶恐的巴比伦新王遂请求埃兰王乌曼米那努(库都尔那赫混特的继承者)支援。乌曼米那努与亚述军会战于底格里斯河畔的哈路里。亚述军队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回亚述本土。埃兰军队跟踪追击并占领了巴比伦尼亚的部分土地,而穆什兹波马尔都克仍旧据有巴比伦尼亚其它领土。但埃兰方面损失亦很巨大:主帅战死,美洛达赫巴拉丹之子被俘。
公元前689年,埃兰王乌马米那努死,亚述王开始实施其酝酿已久的复仇计划。他突然袭击并攻陷了巴比伦城,将其王穆什兹波马尔都克以及马尔都克神的神像掠往亚述。巴比伦城被蓄意地毁弃了:人民被放逐,城垣夷为平地,阿拉赫图运河被填塞。
伊萨尔哈东重新威服四邻与进攻埃及的战争
公元前680年,辛那赫里布在宫廷政变中被弑。其王储伊萨尔哈东(约公元前680~前669年在位)继位。新国王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与巴比伦和解。他召回了遭流放的居民,重建了巴比伦城,驱逐了阿拉美亚人。这一外交措施效果显著:在伊萨尔哈东统治时期,巴比伦尼亚未再发生严重的叛乱。
在帝国另一个不靖的地方腓尼基,伊萨尔哈东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政策。约公元前677年,反叛的西顿王被处死,居民被流放到亚述,领土划归推罗。西顿王朝覆灭。这些激烈的措施在一定时间里确保了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和平局面,使得伊萨尔哈东可以着手解决北部和东部边界出现的严重危机。
在伊萨尔哈东统治初期,从南俄草原徙来的另一支游牧部落西徐亚人已跨过高加索山脉并与希缅因人建立了伙伴关系。他们分别在亚美尼亚、小亚和伊朗境内建立了据点。这个好战部落的到来,给掠夺成性的希缅因人以新的推动力。公元前679年,希缅因人和西徐亚人联合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了陶鲁斯山脉,严重威胁亚述在塔贝尔的驻军。伊萨尔哈东立即反击,并将其逐回基泽尔伊尔马克河以远。希缅因人和西徐亚人转而向腓瑞吉亚进攻。公元前676年,他们联合乌拉尔图一举灭亡了腓瑞吉亚王国。鉴于希缅因人和西徐亚人的勇敢善战,伊萨尔哈东遂决定放弃使用武力而采取外交手段。他遣送公主与西徐亚人酋长联姻,和希缅因人订立和约;他甚至还和乌拉尔图王鲁萨斯二世也建立了睦邻关系。然而,在亚美尼亚山岳以东,由于希缅因人和西徐亚人强有力的影响。亚述王欲使莫奈人纳贡称臣的企图归于失败。乌尔米雅赫湖东南的辽阔的伊朗高原正为米底所盘踞。米底虽然名义上是亚述的藩属,但实际上已是独立的国家。约在公元前680年,米底王赫萨斯里塔将周围许多部落团结在他的麾下,势力日益增长。伊萨尔哈东极力阻止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因为米底的完全独立将切断其对亚述军队马匹的供应。亚述王遂几次派遣骑兵部队横扫伊朗高原,其铁蹄远达德黑兰以西的沙漠地带。米底在亚述的沉重打击下,四分五裂。伊萨尔哈东将米底一分为二,在当地王公贵族中选任傀儡王,分而治之。
在南方,伊萨尔哈东与阿拉美亚诸部订立了和约。阿拉美亚诸部定居于底格里斯河左岸,这就在埃兰和两河流域之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区。又由于天赐良机,伊萨尔哈东取得了更重大的外交成就:当埃兰王胡姆巴哈尔达什死后,他成功地促使一个亲亚述的埃兰王子乌尔塔克在公元前675年成为埃兰国王。通过强大的武力和成功的外交手段,伊萨尔哈东使其在腓尼基、巴比伦、北部和东部长达1200公里的边境沿线处于相对安宁的状态,从而为其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创造了条件。
亚述战争遗迹
早在公元前679年,为了远征埃及,伊萨尔哈东就派兵占领了阿尔阿里什溪谷旁的阿尔扎克城作为桥头堡。然后,他设法争取了居住在叙利亚沙漠地带的阿拉伯游牧民的合作,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合作,任何在帝国西南部的军事行动都是行不通的。为此,伊萨尔哈东不惜释放先王辛那赫里布所迁徙的一批俘虏返回阿拉伯部落。
约公元前671年,伊萨尔哈东感到边疆是安全的,阿拉伯人是友好或至少是可以保持中立的,于是他率领大军进入叙利亚。这是进军埃及的第一步。其时,推罗正在叛乱,亚述军久攻推罗不下。为了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对这个弹丸小城的围攻上,亚述王决定撤围以便继续向埃及挺进。经过拉比朋、西奈沙漠,亚述军队终于踏上了埃及尼罗河谷绿油油的土地,并立即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尽管法老提哈卡和他的军队进行了浴血的顽强抵抗,但远非亚述军队的对手。从伊斯胡彼里开始,半日之内,亚述军队所向披靡,直逼孟斐斯城下。亚述军动用了云梯、撞墙锤等诸种攻城器械,竟在半日之内一举攻陷孟斐斯城。
为了治理埃及,伊萨尔哈东委任了20名当地小王公分治20个小公国,并分别配置亚述卫戍部队加以监护。然后,他率主力部队回师亚述。然而,埃及并非一个容易驯服的猎物,公元前669年,提哈卡从南方反攻,收复了孟斐斯并屠杀了亚述在埃及的卫戍部队。气极败坏的亚述王再次大举讨伐埃及,但在途中逝世。
亚述巴尼拔征埃平叛与灭亡埃兰的战争
早在公元前672年,伊萨尔哈东已立下政治遗嘱:由长子亚述巴尼拔为亚述国王;另一子沙马什苏姆乌金为巴比伦国王。但实际上,帝国的内政,外交及军事大权皆操在亚述巴尼拔手中,沙马什苏姆乌金只是为满足巴比伦人民族自尊心而设立的摆设而已。
亚述战争壁画
亚述巴尼拔继承伊萨尔哈东的王位后,也承继了乃父的未竟事业,即镇压埃及的起义。他在叙利亚集中了22个地中海沿岸和内地诸部的辅助部队,把他们编入亚述大军。公元前667年,亚述大军与埃及军在埃及境内的卡尔巴尼特展开大会战,结果埃及军队再次溃败。亚述大军兵不血刃进占孟斐斯。法老提哈卡乘船逃往底比斯。一支从腓尼基征募来的小舰队奉亚述王之命逆尼罗河而上跟踪追击埃及法老直至底比斯。先期到达底比斯的提哈卡又不得不弃城而遁。
这次远征的战果是辉煌的。然而,亚述军队现已远离家乡1300公里,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充满敌意的国度里,语言、宗教、风俗习惯截然不同。亚述人除采取以埃及人治埃及人的政策外,别无选择。亚述巴尼拔又效法其父的埃及政策,重新任命了一批小王公,留下驻军,然后率主力返回亚述。
亚述主力刚撤离,提哈卡即从纳巴塔返回。他与舍易斯国国王尼科、普吕西乌姆国国王萨汝鲁纳里以及皮萨姆帕德国王帕克鲁鲁联合起来,合谋反对亚述。密谋很快被亚述的奸细发现。亚述巴尼拔遂将尼科和萨汝鲁纳里押解到尼尼微。普吕西乌姆国王被处剥皮极刑;而尼科则被委任为埃及总督。这种恩威并济的政策表明,亚述巴尼拔继承了伊萨尔哈东的谋略。
公元前665年,提哈卡的女婿塔努阿塔蒙继承了努比亚王位。这位年青气盛的国王率部从上埃及向下埃及进攻,一举攻占了孟斐斯,总督尼科被杀,其子普萨姆提克避难亚述。听到这一噩耗,亚述巴尼拔又亲率大军讨伐埃及。他很快收复了孟斐斯,在中埃及击退塔努阿塔蒙,继而洗劫了底比斯。普萨姆提克继任为埃及总督。努比亚国王以后未再企图进犯埃及,而普萨姆提克则暗中准备,想要挣脱亚述奴役的枷锁。
亚述在埃及统治的起伏变化,对腓尼基地区产生的影响十分重大。由于塔努阿塔蒙曾于公元前665年向埃及实施了胜利的进军,推罗和阿尔瓦德这两个岛国开始拒绝服从亚述王的号令。亚述王采取阻断其与大陆联系的围困战法,使它们陷入了饥馑的境地,推罗和阿尔瓦德最后被迫投降。
对塔努阿塔蒙和腓尼基的胜利征讨,为亚述巴尼拔赢得了几年喘息的时间。莫奈人,希缅因人,西徐亚人,乌拉尔图人以及埃兰人,皆为亚述的兵威所震慑,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巴尼拔继位之初,他似乎是天下无敌的,但不久事变就接踵而至了。大约公元前663年,普萨姆提克在尼罗河三角洲宣布独立,并在爱奥尼亚和加里亚雇佣兵的帮助下,将亚述的埃及驻军驱逐出境,并跟踪追击至巴勒斯坦的阿萨多德。吕底亚国王也派兵声援埃及法老,亚述在埃及的统治土崩瓦解。
埃及之所以如此轻易地从亚述魔掌中逃脱,是因为亚述军队此刻正与埃兰军队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当时的埃兰王提比特胡班是前王的篡位者。前王的王太子避难尼尼微。当提比特胡班(又译泰翁曼)要求亚述引渡前埃兰王太子而遭亚述拒绝的时候,埃兰遂向亚述宣战。公元前655年,埃兰军队从杜尔依鲁沿底格里斯河谷直扑亚述首都尼尼微。但亚述军很快就由防御转入反攻。战线不久即转到埃兰境内。在乌拉河畔的土利兹地方两军展开生死决战,结果埃兰王兵败身死。埃兰被亚述一分为二,任命前埃兰王族的两个成员分别统治。
埃兰战争尚未结束,巴比伦又趁机反叛。萨马什苏姆乌金决心摆脱其兄亚述巴尼拔的控制而使巴比伦真正取得独立地位。公元前651年,他关闭了西帕尔,巴比伦和巴尔西帕通往亚述的门户,并筹划了一个广泛的反亚述联合阵线。其中包括腓尼基、腓利斯丁、犹太、叙利亚沙漠中的阿拉伯部落,伊拉克南部的迦勒底部落。亚述巴尼拔及时地发觉了这一重大阴谋事件,他不失时机地向巴比伦展开凌厉的攻势。战争达3年之久。公元前648年,沙马什苏姆乌金绝望自杀,苏美尔和阿卡德人的叛乱被平定了。亚述巴尼拔自己兼任巴比伦王。随后,亚述巴尼拔一一讨伐了其它反叛者,并于公元前640年最后灭亡埃兰王国。
亚述虽然取得了令人眩目的胜利,但在事实上已危机四伏了:埃及美丽富饶的土地永远地失去了;埃兰已化为焦土;屡遭蹂躏的巴比伦尼亚正酝酿着新的更大规模的起义,各属国君主是不可能信赖的,他们随时等待着反叛的时机。亚述军队被持续不断的战争拖得精疲力竭,大伤元气;而版图已大大缩小,从阿拉拉特山缩到陶鲁斯山褶皱地带,从里海之滨退到扎格罗斯山,从尼罗河退到死海之畔;在扎格罗斯山后面,是那极不可靠的同盟者希缅因人和西徐亚人,以及令人惊骇的米底强国。
亚述巴尼拔于公元前627年(或前626年)病逝,把一个国力衰竭,摇摇欲坠的帝国留给了他短命的后继者们。早在公元前628年和前626年间,西徐亚人就大规模地侵袭了帝国的西方并进抵埃及边境,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用重金贿赂才使他们撤离。犹太、巴比伦相继独立。亚述的版图只局限于本部及巴比伦尼亚的部分地区。米底王乌瓦赫萨特拉和乌曼曼达(西徐亚人、莫奈人和亚美尼亚的希缅因的联合体)正联合起来待机而动。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的新巴比伦军与米底军联合起来,攻陷了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又攻陷了亚述人在西部的最后据点卡尔凯美什,战败亚述埃及联军,亚述帝国遂亡。
亚述战争 - 评析
在漫长的几个世纪里,新亚述历代诸王四面出击,建立起了一个北临乌拉尔图,南达波斯湾,西抵地中海沿岸和埃及,东接伊朗,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大帝国。然而在似乎发展到鼎盛之际却突然灰飞烟灭了,其成功与失败的秘密何在呢?
亚述文字
亚述军事力量的迅猛发展无疑是解开这一疑团的钥匙。
亚述诸王为了夺取奴隶和战利品,在数百年间对邻国和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残酷的侵略征服战争,引起了军事组织的高度发展。公元前8世纪后半叶,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和萨尔贡二世为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曾进行各种军事行政的改革。这些改革使亚述军力兴盛。亚述诸王不断组建和发展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强大军事力量,并且使全部国家政权机构服务于军事需要。人数众多的亚述军队由军事移民组成,并采用募兵的办法加以补充。而募兵则是在广大自由居民阶层中间进行的。每一地区的行政长官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募兵,而他本人就是这部分军队的统领。此外,亚述军中还有属国的辅助部队,以及护卫首都、镇压谋叛的御林军。国王本人还有特别的警卫部队。一定的战斗编队确立起来了,在一般的部队中有步兵、骑兵和战车兵,有时还规定个别兵种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例如,1辆战车配备10名骑兵和200名步兵。在阿舒那西尔帕当政时期,战车和骑兵首次用于战场,大大加强了亚述军队的机动能力和攻击力量。然而,军队的基本战斗人员仍然是弓箭手、盾牌手、长枪手和标枪手。亚述军队以装备精良驰名,战斗人员拥有铠甲、盾牌和头盔。最普遍的几种武器是弓箭、短剑和长枪。
在亚述的部队中第一次出现了“工兵”部队。这种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营造城。筑营术在当时已相当发达。亚述人善于修筑有塔楼和墙垣的永久性的巨大的堡垒型的兵营。这种兵营多半是长方形和椭圆形的。亚述人还在战场上首次应用了攻城锤。
广泛而持续的侵略扩张政策,使军事指挥艺术大大地发展起来。亚述的指挥官已经懂得正面和侧面攻击的战术。亚述人常常使用各种军事计谋,例如:对敌人的夜袭、歼灭战术及使用绝粮断水切断敌军后援的战法,为控制敌军补给线,亚述人往往占据一切山中隘路,控制水源、水井、河边渡口以及切断敌人的一切交通,使他们得不到水和粮食供应,不能获得增援。亚述军队的巨大战斗力还在于它进攻的神速,善于给敌人以闪电式的打击,使他们来不及集结兵力。亚述人还懂得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重要性,因此亚述军队通常对逃敌穷追猛打,直至彻底消灭为止。
然而,这种军事上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了。
首先,亚述帝国是靠野蛮的武力镇压来维护统治的,因此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各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不断地掀起反抗斗争。叙利亚、腓尼基、巴比伦和埃及等地虽屡遭亚述人的血腥镇压,但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亚述帝国尽管幅员辽阔,但却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巨物。这一巨物的个别部分在经济上并没有巩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一旦失去军事优势,帝国的统治就势必出现严重的危机。
其次,在帝国统治集团内部,随着奴隶制经济在战争过程中的进一步发展,商人僧侣奴隶主集团和军事贵族奴隶主集团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前者要求扩大工商业利益和城市自治权,后者则热衷于对外征服和掠夺。由于利害歧异,两者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因而从统治集团内部削弱了其统治力量。
其三,亚述诸王穷兵黩武,连年征战,严重地消耗了作为亚述武力核心的自耕农民的有生力量。这些主要来自伊拉克北部的纯朴的农民,集中了贝都因人的勇敢、农民的坚忍顽强和高地人的吃苦耐劳等诸多优秀品质。自耕农的衰竭大大地削弱了亚述军队的战斗力。这种衰竭的征候在辛那赫里布时代就已出现了。他第一个从属国居民中征募兵员来补充亚述主力部队。这样,亚述军队主力的战斗力开始下降。因为被征服被奴役的属国籍的士兵不愿为亚述人卖命,亚述巴尼拔在结束埃兰战争时,其所率部队中,已经只有少数的亚述人为核心。面对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的爱奥尼亚和加里亚雇佣军,他踯躅不前,以至最终不得不放弃再次征服埃及的计划。亚述人终于默认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已不如那些西方军队。
其四,战争艺术方面的变革也最终导致了亚述人的失败。这次变革发生在公元前850年至前700年之间,而其起源地则是在辽阔的欧亚大草原地带。实质上,这次变革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在这一个多世纪里,草原游牧民族开始习惯于骑在马背上。随着对马匹的强度和速度的开发利用,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成为富有机动灵活特长的骑兵。当骑兵逐渐成为公认的军事力量的时候,整个草原游牧部落就自然拥有了超越其他任何定居民族的机动灵活的攻击力量。他们于是四出侵袭,骚扰商队,焚掠村庄,劫持人畜。只有拥有同样的机动性、更好的纪律或更多的骑兵队伍,才有指望制止这种永无止境的袭击。而亚述人愈来愈难以做到这一点了。亚述人的土地不适宜养马,它缺乏足够丰富的肥美草场,马匹不得不依赖于从米底进口,而当米底宣布独立并与亚述为敌之际,亚述的厄运就要到来了。
亚述战争 - 意义
亚述帝国彻底地灭亡了,再也未能像从前那样从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它所进行的几个世纪的血腥残暴的征伐,给近东古代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以致它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唯一印象,就是亚述人的嗜血成性。然而,在世界军事史上,亚述人却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创立了许多新兵种和作战方法,这些都为后来的波斯人和罗马人所仿效,为军事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述战争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任何无视其他民族基本生存权和自决权的强权政治和扩张侵略战争,都必然逃脱不了最终灭亡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