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麝的意思和发音
原麝yuán shè
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详细解释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河北, 甘肃, 安徽
在我国分布于吉林敦化、黑龙江伊春、内蒙古大兴安岭,河北,北京,山西吕梁山、安徽大别山和新疆阿尔泰山等地。原麝在我国共分化为3个亚种,西伯利亚亚种分布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东北亚种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华北地区;安徽亚种分布于安徽。
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蒙古北部和东部
形态特征
一种小型的偶蹄类动物,体长为80-95厘米,尾长仅有3-5厘米,肩高50-60厘米,体重8-13千克。头上没有角,也没有上门齿,下犬齿呈门状,并与6枚门齿连成铲状,雄兽有一对獠牙状的上犬齿,一般为5-6厘米,露出唇外。身体的毛色为黑褐色,背部隐约有六行肉桂黄色的斑点,颈部两侧至腋部有两条明显的白色或浅棕色纵纹,从喉部一直延伸到腋下。腹部毛色较浅。毛粗而髓腔大,毛被厚密,但较易脱落。头和面部较狭长,吻部裸露,与面部都呈棕灰色。耳长,大而直立。短短的尾巴藏在毛下。四肢很细,后肢特别长,站立时臀高于肩,蹄子窄而尖,悬蹄发达,非常适合疾跑和跳跃。
原麝终生具有肉桂黄色或橘黄色斑点,这与马麝、林麝差别较明显。东北原麝,身长85 厘米左右,肩高55-60 厘米,体重8-12 千克。全身显暗褐色,成年个体呈现肉桂黄色斑点,多排列成6 行。安徽原麝大小与林麝相仿,体长65-80 厘米,肩高小于50 厘米,体重8-12 千克。全身呈灰褐色,体背及体侧的毛色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内侧毛色淡,后肢下部后侧的毛近于黑色,颊、额及耳背呈灰黑色,耳壳边缘黑褐色,耳内为白色;颌及喉白色向两颊伸延,向下沿颈部两侧在胸前连成环状,中央仍为灰褐色,在颈后两侧有两个白色斑点。1-2 岁的幼麝体背有横向的橘黄色斑纹,自肩至臀有13 条。成年麝斑纹逐渐消退,变斑点,排列成了纵行,股侧及近腹处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点没有行次之分。
生活环境
东北原麝栖息于北方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内,食地衣、苔醉、杂草及树木的嫩枝叶等。安徽原麝栖息于海拔1 500 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其活动区域随季节的交替也有所变迁。春季在低山阳坡灌丛中,夏在高山石崖边,冬在阳坡温暖处或树林中。初生仔麝全身被覆有棕黄色斑纹,随年龄的增长和被毛的脱换而呈现橘黄色斑点。其他均与林麝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