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唇族的意思和发音
嚼槟榔-- “红唇族”
台北忠孝医院门诊日前发现一位可能是最年轻的“红唇族”,一问才知道,这位才10岁的小男孩嚼槟榔已经有相当资历,他是看到父母天天槟榔不离口,在耳濡目染下,偷偷学会吃槟榔。他到院就医时,口腔内已有白斑、黏膜纤维化、嘴巴张不开,这些是口腔癌的前兆。
嚼槟榔是台湾特有的社会现象。槟榔汁往往把嘴唇和牙齿染得红红的,所以人们称嚼槟榔的人为“红唇族”。槟榔又被称作“台湾口香糖”,其中的槟榔碱有提神兴奋作用,一上瘾就难摆脱,戒食的比率很低。 医学认为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是健康杀手,一旦成瘾,无异慢性自杀。
有研究估计,目前台湾18岁以上有嚼食槟榔习惯者约有120万人左右,临床观察“红唇族”年龄层也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13至18岁的青少年嚼槟榔的比率已占2.3﹪。
台北市18岁以上吃槟榔的人口则为4.8﹪,其中五成九的槟榔族都是从30岁以前便开始嚼食,而且平均嚼食达9年之久。约一成九尝试或吃过槟榔,有六成是出于好奇、好玩,其次是应酬占一成二,作为提神之用则占一成一。台北市卫生局针对“新世代” 青少年进行一次槟榔观问卷调查,发现年龄层12至18岁的青少年,有一成九曾吃过槟榔,固定嚼食者比率高达7.3﹪。多数开始尝试嚼食的年龄为11至20岁间,中学阶段是开始尝试的关键时期。
高雄医学院也曾调查南部“红唇族“的现况,发现南部青少年嚼槟榔的比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达8.5﹪,值得注意的是,抱持好奇心因而曾经嚼槟榔的青少年人口(非成瘾性也包括在内)却高达11.2﹪。
一般说来,台湾嚼食槟榔的青少年多以中南部及花莲、台东等地居多,北部都会区的少年寻求刺激则偏向选择摇头丸等药物;但近年来,有医师发现,以前门诊很少有少年人来就医,但如今保守估计起码增加了两成的嚼食人口,且都一定有抽烟、喝酒习惯。从每年兵役体检门诊,医师也发现罹患黏膜纤维化的年轻人也在增加,他们同时抽烟又喝酒。令人担忧的是,嚼槟榔又抽烟喝酒,罹患口腔癌的机率是正常人的123倍。
专家指出,由于口腔癌初期症状不明显,通常不会痛,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都是等到出现白斑症才会来就医,而且他们常刻意忽略口腔检查,拒绝开刀手术,宁愿听信坊间流传的偏方,延误治疗时机。
嚼食槟榔刺激效果虽然不比“快乐丸”等“软性毒品”,但相较持有非法药物容易被警察抓,违禁药物又不易取得的因素下,槟榔似乎是比较“安全”的“零嘴”,多少满足青少年追求刺激的欲望。尽管台湾槟榔产量逐渐减少,但喜食槟榔的人口却未递减,尤其是18 岁以下的“飚车族”或辍学生偏好走向这条红唇族不归路。最近台北市医院门诊发现,青少年乐当“红唇族”的人口不减反增,粗估近4年来有20%的增加率,最年轻者竟然有10岁的小学生,而且因此而罹患口腔癌前期黏膜纤维化的人亦增加不少。
此间医学专家表示,很多青少年的嚼食经验具有家族性,家族成员大多是“资深”槟榔族,不把嚼槟榔、抽烟当一回事,也不禁止孩子模仿,让年轻人误认“不是坏事情”,于是一上瘾就难摆脱。
嚼槟榔的少年郎年龄层之所以逐渐下降,除了好奇心作祟,美艳性感的“槟榔西施”在旁诱惑,再加上槟榔的价格比较便宜,让青少年禁不住;在同侪效应下,槟榔是青少年交际应酬的绝佳好工具,也比较不会被警方取缔。所以,不少18岁以下的“飚车族”,喜欢边开快车、边嚼槟榔,寻求既“爽”又“酷”多重的刺激感。
台湾有关当局规定,禁止向青少年提供槟榔,否则将对家长处1至5万元(台币,下同)罚款,对业者处0.3至1.5万元罚款。但实际上这些“规定”的管束力有限,而且青少年嚼槟榔的问题也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一些医生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