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初中
童年读后感初中范文一
说起来真让人惭愧,我以前并不爱读小说,因为篇幅太长,总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次总是虎头蛇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但是《童年》这本厚达380余页的长篇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读完,而且说是聚精会神地读完也毫不为过。小说读完了,我为书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高尔基原型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下面还是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吧!
马克西姆。高尔基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他唯一最亲近的人。之后,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磨难。他只上过三年学,11岁就走向社会,过早的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加之耶稣教条盛行,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每天都要在胸前划“十字”作祈祷,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当然,在他遭遇挫折的时期,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那一次,他买了一把手枪要自杀,但幸好没打中心脏,不然就结束了他那年轻宝贵的生命。不过高尔基还是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自我,重新树立起生活和学习的信心。他依然酷爱学习,在艰苦的劳动之余仍坚持写作实践和阅读大量的书籍。而且他还经常创作一些诗歌之类的作品,1889年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生涯,最终成为闻名欧洲的作家,也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爱。
现在想一下我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别啊!首先,我出生在新社会,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其次,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住在美丽的翠海花园自不必说,还有老师辛勤培育我、爸爸妈妈疼爱我、爷爷奶奶呵护我。可以说和我同时代的少年朋友们都享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无限关爱。而高尔基没有,但他却那么坚强勇敢、努力进取,敢于面对一切困难!通过勤奋努力成为了一个深受人们爱戴的伟大作家!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吧!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学习的楷模——高尔基!让我们学习他那勤于学习、善于写作、敢于斗争的优秀品质!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童年》后感初中范文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我们看来童年是美妙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恐怖悲惨的,令人不敢想象。《童年》形象的写出了高尔基童年时的不幸,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深深吸引。 倚栏轩文学网
阿廖沙三岁时父亲去世了,他跟着妈妈来到外婆家。外公、两个舅舅和儿女都是粗暴、自私的人,外公经常痛打外婆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大病了一场。从此,他就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他的母亲也因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丢下了他和家庭。后来,外祖父搬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知识分子,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让阿廖沙很反感。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她渐渐地变得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再婚,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因为和后父不合,他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拣破烂卖,他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课堂。 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去“人间”谋生。
高尔基,出身贫苦,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了重要影响。《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在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反映了俄国最低阶级人民的贫苦生活,更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的童年也因为这个饱受摧残。
我们的童年充满着欢乐、温暖,是值得回忆的相机!而高尔基的童年只有教育和友谊,没什么值得回忆。比起他我们是在太幸福了,我们应该珍惜童年而不是挥霍时间,让我们的童年更加丰富美好,更加幸福。不能拥有像高尔基一样悲惨恐怖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