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内容概要:188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活动,但不幸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实怪物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潜水船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一起进行海底旅行……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400字,来自苏宁易购网友:《80天环游地球》的主人翁是一位沉默寡言、神秘莫测的英国绅士菲利斯.福格,他的性格是凡事绝对讲究规律,生活习惯永远按部就班,遇事从不慌张,甚至节制到从不多走一步,也从不乱动一下,被喻为世界上最不慌不忙的人。他不工作但很有钱,他从不挥霍,但也绝不吝啬,公益事业或慈善机构缺少经费,他默不作声地捐甚至不留下姓名。他对仆人要求严格,因准备给他递胡子的热水误差了2度就遭到辞退。他仅有的娱乐就是看报纸和打“惠斯特”。小说从主人翁呆板而古怪的改良俱乐部赌约开始。英国国家银行因失窃55000英镑,福格先生与牌友们因讨论窃贼的会逃往哪里引起了一场价值2万英磅的赌局。福格认为80天可环游地球一周,而其他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引出了小说的主体,福格走上了环游地球的历程。环球的经历是神奇而又惊险。1872年10月2日晚8点45分,福格在忠心的仆人万事通乘坐的火车从伦敦车站出发,每到一地,福格先生都详细地记下所用的时间。然而,在他们刚出发不久,在苏伊士码头,福格就被2000赏金所诱惑的愚蠢警察费克斯疑作逃犯而盯梢,一路跟踪,还制造了很多延误时间的麻烦。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信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一一排除了受冤吃官司,遭遇海上风暴,印第安抢匪等一系列阻碍,途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当福格返回伦敦时,在他的记录薄上所用的时间是80天零5分钟。而第二天晚上,奇迹发生了,主人被仆人告知,他提前一天返回了,就在12月21日晚8点45分前,福格走进了俱乐部的大厅,他赢了。受益于作者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介绍和各国奇风异俗的描述,叹服之余确感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环球……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400字,来自99书城的网友:我很喜欢这本书。《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本书确实值得去看,丰富的知识,巧妙的情节构思可以说正是凡尔衲写作的一大特色。海底两万里》是海洋通俗小说的科幻门类,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个海上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为了民族的仇恨而漂泊海底,这部作品的情节结构与流浪汉小说一脉相承。海洋通俗小说进一步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首先是科学性,凡尔纳的作品向来就以科学性强而著称,几乎他的每本书都涉及到了各类科学,海底两万里也不例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海洋知识之广,是其他海洋小说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以及对海底的描写,无不体现出他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人物方面,我个人并不特别喜欢尼莫船长这个人物形象,虽然他的博学;他的创造力;他的勇敢等等都令人钦佩。但尼莫船长似乎有些极端。(例如他对人类的仇恨)我最喜欢书中的那个仆人-康塞尔,他对主人的忠诚及他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首先在文中开头部分,他在得知他的主人要去参加危险的捕鲸,甚至有生命危险是果断的选择了与主人同去,尽管教授表示过他可以不要去但他仍然决定追随,这是值得肯定的。还有在落水的时候,他看到主人落水自己也勇敢地跳了下去,难得的忠诚。还有他的博学,文中涉及到的科学知识有三分之二是通过教授和尼摩船长讲述的,其他的都是通过他口中说出来的,不厌其烦的对各种水生动物进行分类,细节之具体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对分类学的爱好使他掌握了不亚于教授的海洋知识。比如在刚见到鹦鹉螺号里的收藏品时就开始进行分类,还有在下水的时候也在继续着他的分类工作,到了南极的时候他也没忘了他的分类,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分类狂。为次他还有一个专门记录分类的本子。可以想象,鹦鹉螺号里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时他仍可以气定神闲的进行他的分类工作,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地镇静,或者说他是想借分类来忘记在鹦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