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2000字
2016-10-10 18:14
不久前,我将《名人传》再次阅读了一遍。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而每一次的阅读,都会为我带来不同的感受。那些伟人的顽强精神,也令我受益颇深。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著作,全书描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位伟人的一生。显然,作者是想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他看来,成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人其路程必定是痛苦而又孤独的。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在寻找自己的出路,或是对艺术的执着,亦或是自由与解脱。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无欺妄真理。—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个音乐世家。 父亲总是用暴力迫使贝多芬学习。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关在一间屋子里。十一岁时,贝多芬加入了戏院的乐队。十三岁时,他当上了大风琴手。贝多芬一生写下了十首交响曲,都非常的优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挥时才发现自己的耳朵聋了的。从此,他与世隔绝,完全进入自己的音乐王国。他是不幸的,命运剥夺了他生命中太多太多宝贵的东西,他极力承受着,用痛苦来换取欢乐,他告诉我们,命运无法使他屈服,热爱与坚持终将支持着他走向胜利。他曾说过:“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他发自内心对音乐有一种崇敬,他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把他的艺术奉献给“可怜的人类”,唤醒沉睡的心灵,给他们以斗争的勇气。所以,当贫穷和疾病困扰他时,他并没有退缩,反而从艺术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在他的音乐里,有田园的气息,有英雄的战歌,有欢乐的主题,更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世界没有给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了欢乐。他是幸运的,生命纵然剥夺了了一切,但他惊人的创造力和那超乎常人的天赋异禀让他在音乐的王国里得以永生。他教会我们顽强必是成功者所需的姿态。如今的我们,二十出头的年纪,命运自是比贝多芬幸运得多,站在人生的路口,我们因为看不清,因为对未来一无所知,所以时时感到迷茫和恐惧。从贝多芬身上,我懂得了坚持,我不怕失败,毕竟年轻,我们伤的起。但即使失败,顽强的精神,以及对梦想的坚持是决不能被抹杀的。 我的欢乐,就是忧伤。——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是比贝多芬幸运的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压力。“我为教皇服务,不过是迫不得已的,”米开朗基罗说,“一个教皇死了,另一个教皇即位”。他服从于教皇,一生为教皇从事雕刻。如果米开朗琪罗没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许他就不痛苦了,就会以教皇赏识为荣了,然而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追求表现尊严与意志。每当他想要隐退之时,教皇总又找到他,他像奴隶一样不得不不停地工作,以致七十余岁的高龄他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和贝多芬,米开朗基罗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无需像贝多芬一样忍受盛年的厄运,也没有必须为之效力的教皇,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我相信他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他习惯生活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生活在农民中间。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我知道他一直想找到孤独的根源,一直想走进贫苦的下层人民中去。当然他也这样做了,或许他的行为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但他不断地和自己斗争,只为了解救在大地上受苦的万千生灵。他是伟大的。他爱着这个世界,这种大爱也是值得每个人去领悟与学习的。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