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胡乱地翻过几次,对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个大家闺秀,何必为了一丁点的小事而伤心流泪呢?真是太小家子气了,与宝钗相比更是没了大家闺秀应有的风度和气质。见到她,总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闷。今又重读,竟发现自己愈来愈对林妹妹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我最佩服她这一点!虽然黛玉对宝玉的不考功名欣赏,可她却耐心的教香菱吟诗,教给香菱知识。她并不反对知识和文学,只是厌恶功名罢了。她细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诗,为的是让姐妹们摆脱命运,谁能够和她相比呢?她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

再说说她的纯洁和不着一丝心机。林妹妹只身来到贾府,在这里孤苦伶仃,寄人篱下,什么事都要处处小心,处处观察别人,恐怕别人笑话她,说她不懂规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经时刻在捍卫自己,这源于她自身的好强、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说出来的话像刀子一样,别人说她“好一张厉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无足轻重的,既不掌握贾府的财政大权,又不管日常琐事,因此,丫鬟和仆人们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没有人庇护她,面对落花又怎么不处境伤情;思念母亲又怎不落泪葬花呢?别人没有这种感受,根本不能理解她,只说她哭哭啼啼,说她病恹恹的身子,说她小家子气……林妹妹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沫。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 纯洁,天真,不谙世事复杂,内心顽强反抗封建主义的网,热烈大胆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与薛宝钗相比,林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罢了!

黛玉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多愁善感和年少才高。她内心敏感,也脆弱,所以她的泪水是她的倾诉,那里面包含着人间最贞洁的情感。黛玉葬花便是她这一特点的写照。她不忍看落花被玷污,希望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于是,她追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用锦囊收集落花,建立花冢,想用“一坯净土掩风流”。林黛玉的哀愁随之被曹雪芹渲染到了极致。她在诗词中注入自己的情感,注入自己的身世。一首《葬花词》,表达的是她一生的凄凉和对幸福的渴望。只是,落花有归宿,黛玉没有……


林妹妹不是只会哭泣的一无是处的。相反,她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反抗这封建礼教的束缚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林黛玉在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又匆匆在孤独的环境中凋谢,正所谓“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

黛玉是水做的,纯洁的水做的,但是能冲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动的水。她的的确确是一块纯洁的,无瑕的“通灵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