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1200字
2016-10-11 00:34
原来一个人可以这样活着,即使面对死亡、面对苦难、面对坎坷曲折的命运。 《活着》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一个人的一生,无论经历了怎样的生死祸福,都要活着走下去。一个人的韧性究竟有多大,亲人的死去、命运的无常,即使被苦难压弯了腰,即使生命中有那么多无法忍受的真实,也要坚强地站立在这片土地上。在福贵的身上,总能看到一种力量,这力量是深入到骨子里的压抑,一步一跪的隐忍,默默无言的忍受,就像承受一切的大地可以发出沉闷的巨响一样,福贵就是在沉默中孕育力量,他带给我的就是一种震撼。 余华写作《活着》是因为无意中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幸福伴侣,如今东飘西散,怀中爱儿,早已离我去远方,他们已到我所渴望的乐园。”福贵就像中国版的老黑奴一样,隐忍执着,像沙粒一样活在世上,渺小得可以忽略他的存在,却坚硬而顽强。或许在他们看来,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是一种简单而又铿锵有力的生存愿望:我就要活着!而不是为了名誉、尊荣、幸福这些活着以外的事物。 作者余华在日文版的自序中写道:“时间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传奇。”福贵就是一段传奇,一段关于幸福和苦难交织的传奇,经历了所有的悲欢,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才能锻造一颗金子般的心,在人生的夕阳中微笑着回忆自己的一生,去给几十年的风雨写下注解,谁也没有权力去评判福贵的一生究竟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我们只是一个旁观者,没有权利去给别人的人生作一个中肯的评价,只有感受到福贵的眼泪和幸福,经历了他见证过的死亡和悲伤,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资格去总结他的一生究竟是苦难还是幸福。生活属于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 整部小说中最为打动人心的是福贵就像一个讲故事的人,把自己一生中所有的眼泪和幸福、绝望和希望、死亡和新生一字一句地述说出来,又仿佛他是在讲另外一个人的故事,否则怎么可以这样平静淡然地回忆生命的悲欢。故事的讲述,就像完成了一次人生的总结,又像一场悲喜剧的谢幕,忍受了生命的一切悲欢,赶着那头叫福贵的老牛奔向夕阳的尽头,细数着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下去。如今的福贵仍旧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继续细水长流的点滴。 三毛说,世上的欢乐幸福,总结起来只有几种,而千行的眼泪,却有千种不同的疼痛,那打不开的泪结,只有交给时间去解。《活着》让人看到的是眼泪的重量,也让人看到时间的漫长,长到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悲欢,抑或是时间的短暂,短到可以抽着烟袋坐在树荫下眯缝着眼睛去细数一生。福贵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土地上劳动人民的一个,他的生命是狭窄的,几乎所有的故事在一生的长度中都在那个村庄,或者是那个茅屋里展开,但是,他的生命又是宽阔的,难道不能说那是中国人的一个命运的缩影吗? 永远没有走不下去的路,硬着头皮往下走,总会在无边的绝望里找到一丝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