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博士讲解弟子规》读后感
《钟博士讲解弟子规》内容概要: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圣成贤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要学习,也都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去……
《钟博士讲解弟子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鐘博士在書中不止一次地精彩、恰如其分地引用了《大學》里如下的經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訴我們:一定要阻隔住自己的物欲,克制住自己的私情。我覺得這是對“格物致知”這個次合理、尊重經典原著的解釋。“格”在古代就有“柵欄”、“阻隔”的含義。鐘博士在書中不止一次地引用并講解“格物致知”這個詞,一語中的地解釋了傳統文化、圣賢教育的根本準則。尤其當今社會,人們的物欲比較氾濫,內心很不安定,尤其需要“格物致知”,時時洗滌自己的內心,否則是非常容易迷失在物欲之中的。就會導致幾十年來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卻始終也沒有找到人生的真諦,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麽。甚至還會因為私欲和貪心的氾濫,誤入歧途。如果我們能做到“格物致知”,就能做安貧樂道的君子。 從我自身來反省,人的天性就是愛親、敬親。兒時的我非常乖,聽從父母的教導。父母教育我正直、善良、文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被熏習了不良的價值關。小時候我以父母的正直、善良、對我嚴格要求為自豪;可上了高中以後,我竟然開始覺得自己的父母不如有些同學的父母敢利用職權謀私利,覺得他們很沒膽識;看到別的同學基本都會說些髒話,而自己不會,我竟然開始怨恨自己的父母不跟形式,害得我“不入流”;甚至我的父親沒有煙酒的嗜好,這件我一直都非常引以為榮的事,在我從網上看到“不抽烟的男人是極度自私的男人”時,竟然從心里嫌棄父親;我到上大學時也一直非常依戀姥姥,可是大學畢業四五年後,我看了網上的幾本暢銷書,竟然也鑒定地認為“兩代人絕對不可以住在一起”……種種的以是為非。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喪失了一顆恭敬的心,沾染了傲慢的習氣。所以就栽跟頭 ……
钟博士讲解弟子规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