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0字
2016-11-10 11:40
在这个假期中,我阅读了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凡尔纳的著名三部曲的第二部曲―――《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讲述了一向平静的大海突然出现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怪事,一只巨大的“怪物”出没在大海中,兴风作浪。
于是阿龙纳斯教授和一行人驾驶着“林肯号”去寻找并消灭这个可怕的怪物,一个阴差阳错之间,阿龙纳斯教授和鱼叉手王尼德.兰,仆人康塞尔神奇的进入了这个“怪物的内部”。
原来这只“巨大的怪物”是一艘潜水艇―――诺第留斯号。船长尼摩为了不让他们把秘密泄露出去,便把他们软禁在潜水艇中,从此,他们与诺第留斯号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冒险。其间,他们看到了海底神奇的世界,他们惊叹不已,叹为观止。同时,他们也进行新的研究与探索,有了许多的新发现。但诺第斯号这艘不凡的潜水艇,也注定有着不凡的使命。它是一艘复仇之船。但最终,没人知道它是否还继续存在。
在《海底两万里中》有许多令人铭记的地方:“美丽的克利斯波森林”、“太平洋下的沉船”、“佛罗里达号”、“那片埋葬了英勇的战士的珊瑚林”还有最后被诺第留斯号杀死了许多人的那片海域。
从《海底两万里》中也不难看出友情:虽然尼德.兰一直想逃出诺第留斯号,也有些不喜欢尼摩船长,但在尼摩船长快被章鱼吞下去的时候,尼德.兰将鱼叉投出,救了尼摩船长一命,还有那为了救副船一命,自己却英勇牺牲的船员,都不难看出友情。
而《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16世纪,1578年威廉.伯恩描述的潜水艇是在他写的一本书《发明与设计》中出现的;1620年可潜水的一个船只建成了,但并不正式;而1620年至1624年,改良型的潜水艇在泰晤河上进行实验;而法国在1863年建成了第一艘不是用人力进行驱动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用蒸气机作为动力,成为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而《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凡尔纳在1869年发表的,也就是在法国发明的第一艘潜水艇后的6年发表的。凡尔纳大胆的想象,描述了一种不利用蒸气机推进而是利用从海底提炼出来的电的力量进行一切运动。鉴于凡尔纳天才般的预言,在一个世纪后,有一艘叫作“诺第留斯号”的核潜艇诞生了,它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艘核潜艇。可见想象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
而当今的我们,恰恰缺少了这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人云亦云”似乎已成为了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西方人说:“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在西方的绘画课上,同学们的作品风格炯异,甚至连每个人画的苹果也不一样。甚至有“苹果梨”、“蓝苹果”等等。而在中国,苹果,永远只有那种又大又圆的红苹果,我们缺乏的是去大胆想象的心。
这时的我们正如朝阳般蓬勃向上,这时的我们更敢做一些以前包括以后也不敢做的事,所以请挥舞起你心灵的画笔,画出你心中最独特的“诺第留斯号”吧!
这本书讲述了一向平静的大海突然出现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怪事,一只巨大的“怪物”出没在大海中,兴风作浪。
于是阿龙纳斯教授和一行人驾驶着“林肯号”去寻找并消灭这个可怕的怪物,一个阴差阳错之间,阿龙纳斯教授和鱼叉手王尼德.兰,仆人康塞尔神奇的进入了这个“怪物的内部”。
原来这只“巨大的怪物”是一艘潜水艇―――诺第留斯号。船长尼摩为了不让他们把秘密泄露出去,便把他们软禁在潜水艇中,从此,他们与诺第留斯号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冒险。其间,他们看到了海底神奇的世界,他们惊叹不已,叹为观止。同时,他们也进行新的研究与探索,有了许多的新发现。但诺第斯号这艘不凡的潜水艇,也注定有着不凡的使命。它是一艘复仇之船。但最终,没人知道它是否还继续存在。
在《海底两万里中》有许多令人铭记的地方:“美丽的克利斯波森林”、“太平洋下的沉船”、“佛罗里达号”、“那片埋葬了英勇的战士的珊瑚林”还有最后被诺第留斯号杀死了许多人的那片海域。
从《海底两万里》中也不难看出友情:虽然尼德.兰一直想逃出诺第留斯号,也有些不喜欢尼摩船长,但在尼摩船长快被章鱼吞下去的时候,尼德.兰将鱼叉投出,救了尼摩船长一命,还有那为了救副船一命,自己却英勇牺牲的船员,都不难看出友情。
而《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16世纪,1578年威廉.伯恩描述的潜水艇是在他写的一本书《发明与设计》中出现的;1620年可潜水的一个船只建成了,但并不正式;而1620年至1624年,改良型的潜水艇在泰晤河上进行实验;而法国在1863年建成了第一艘不是用人力进行驱动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用蒸气机作为动力,成为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而《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是凡尔纳在1869年发表的,也就是在法国发明的第一艘潜水艇后的6年发表的。凡尔纳大胆的想象,描述了一种不利用蒸气机推进而是利用从海底提炼出来的电的力量进行一切运动。鉴于凡尔纳天才般的预言,在一个世纪后,有一艘叫作“诺第留斯号”的核潜艇诞生了,它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艘核潜艇。可见想象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
而当今的我们,恰恰缺少了这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人云亦云”似乎已成为了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西方人说:“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在西方的绘画课上,同学们的作品风格炯异,甚至连每个人画的苹果也不一样。甚至有“苹果梨”、“蓝苹果”等等。而在中国,苹果,永远只有那种又大又圆的红苹果,我们缺乏的是去大胆想象的心。
这时的我们正如朝阳般蓬勃向上,这时的我们更敢做一些以前包括以后也不敢做的事,所以请挥舞起你心灵的画笔,画出你心中最独特的“诺第留斯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