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杂谈》内容概要:读《庄子》的《山木》篇,深深叹服其立言之巧。在讲述伐木者不取无所可用的山木和故人杀不能鸣的雁两个故事之后,写道:“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作寓言读,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启示。也许是有点职业病吧,我从中悟出一点作文的道理……

《作文杂谈》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一位博学的长者的写作体验,好比一桌丰盛的筵席,读者是搛一箸红煨熊掌,还是舀一匙竹荪双脆汤,要随心所欲才好,如果有人从旁不厌其烦地指指点点,说该怎么吃怎么吃,是一定会惹得与筵者皱眉的。但有一点我还是要提一下,就是作者把作文的方法看得很活。他说“条条道路通北京”,他并不把自己所谈看成学习写作的不二法门,也不认为世界上有这种不二法门。作文在有法无法之间,这也许是中行同志许多宝贵的体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吧。读者读这本书,不要抱上西天取经的态度,以为可以从中取得无量妙法,要抱逛花儿市的态度,花是随心草,捡顺心的买几朵几枝,赏色闻香,自得其乐。要活读,不要死读,这才合乎作者的意趣。该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张中行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如何写作的小书,作者总结自己同语文打五十余年交道的经验和体会,以简明实用的方式与读者交流有关写作的多方面知识……

作文杂谈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看到《作文杂谈》这个书名,一般人都会以为这只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读过是书,才知道张中行先生写作是书的目的,不只是针对中小学生,张中行先生是在向愿意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水平的读者传授自己关于写作的多方面体会。关于什么是作文,张中行先生说:“考察写作的情况,大都是心中先有某性质的内容,然后编组成文,然后标题。…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为什么要作文,张中行先生说:“…有所思,有所感,写下来,就能打破空间的限制,让千里之外甚至全世界都知道,并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千百年后的人都知道。一般说,作文之为必要,理由不过如此而已。”关于作文的内容,张中行先生说:“凡是自己听到的(包括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到的,只要是有益无害的,无一不可为作文之内容。用什么标准评定内容好坏:一是看是否‘真实’;二是看是否‘通达’;三是看是否‘恳挚’;四是看是否‘高尚’。”关于“信”和“达”,张中行先生说:“要求书面写的与心里想的一致;达,要求除自己以外,一切看到的人(受者)一见就觉得明白易晓,并且感知的内容与传者心里想的一致。”张中行先生特别强调要多读多写:“…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这在最初或者要努一把力,譬如说,无论如何忙,每天总要挤出一定的时间,比如三五十分钟吧,读,写。日久天长,少则一年两年,多则三年五年,读多了,所得之中会逐渐生出需要,生出乐趣;写多了,难化为易,也会感到有所得,因而也就有了需要,有了乐趣。及至感到需要,感到乐趣,说句夸张的话,你就想戒除,恐怕也难于做……